客服热线:010-88585617

海绵化改造 让城市更会“呼吸”

2016-05-09 09:17:00来源:吉林日报   
核心摘要:“海绵城市”这一概念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后,正被更多人所接受并成为国内许多城市争相发展的目标之一。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原标题为:谈谈海绵城市李春郁)

  “海绵城市”这一概念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后,正被更多人所接受并成为国内许多城市争相发展的目标之一。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特性,被需要的时候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是遵循生态优先理念,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以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2015年4月,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我省白城市名列其中,成为东北地区唯一入选该名单的试点城市。作为我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的中心城市,白城地区气候高寒、砂砾地质,降雨集中且分布不均,年均降水量407.9毫米。白城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本地“光照充足,降水变率大,旱多涝少”的气候。针对这样的特点,白城市要建好海绵城市这一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等环节,还要结合城市特性把握好治碱治沙、湿地保护、冬季融雪处理等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广大市民环保意识和节水理念,力求达到生态环保、绿色宜居的城市发展目标。

  科学调整完善城市规划。充分考虑空间生态布局,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域排放量、排放污染指标等作为道路、绿地、水路等基础设施的刚性控制指标。同时,把建筑与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等硬性约束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

  充分利用发挥水系功能。通过近些年我省西部水利工程的建设,白城市形成较好的水系基础,河湖连通、引嫩入白工程的投入使用,将白城市周边区域内的莫莫格湿地、向海湿地等融会贯通成了一个海绵体。白城海绵城市的建设,应注意统筹和连通城市周边的湿地、泡塘等水系资源,与城市形成统一整体,让水资源的存储和利用发挥至最大化,进而实现治沙治碱、环境治理等目标,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

  精心布局相关基础设施。通过铺设植草沟、道路广场透水铺装、雨水调蓄设施、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科学地改进与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因地制宜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微地形等措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将收集的降水有效地进行储存、净化,通过绿化灌溉、城市景观用水、建筑施工用水等方式做好二次利用,形成良性循环。

  有效利用冬季的冰雪融水。作为高寒地区城市,冬季冰雪融水的回收利用是白城建设海绵城市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东北冬季为保持路面畅通而普遍使用的融雪剂,不仅对城市的绿地植物乃至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且融雪剂残留物对融水的回收利用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建议城市应杜绝融雪剂的使用,将机械扫雪与“自扫门前雪”相结合,对清理的冰雪进行统一集中安置,便于冰雪融水的回收和利用。

  多渠道融资破解资金瓶颈。建设海绵城市需要的资金巨大,尽管国家对试点城市提供了可观的启动资金,但需要省市配套的资金缺口仍然很大。建议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时主动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等模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着力打造绿色的人文环境。建设海绵城市,打造舒适宜居的生态环境,人的因素是重要一环。应广泛宣传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前景以及市民的责任等,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来唤醒市民的生态环保意识,通过人的文明行为来更好地促进海绵城市建设,也是这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题中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
下一篇:

《武夷山·天游峰》

上一篇:

住建部官员剖析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及技术要点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