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近年来,马村区以党建为引领,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公共空间治理提升与城市更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等工作紧密结合。多措并举盘活城市的“小空间”“边角地”,让不起眼的城市公共空间变成幸福家园、活力乐园和城市花园,成为群众身边可...
中华建设网讯 (通讯员 赵向东 李雯倩)夏日的清晨,几只小鸟落在窗台,伴随着阵阵悦耳的鸟鸣声,家住马村区光明路与中兴路交叉口75岁的秦有功正准备着出门晨练,开启一天的惬意生活。
蜿蜒曲折的游步道、绿意盎然的林木花草、智能共享的健身器材……家门口的一块荒地改建而成的“小花园”,让秦有功的幸福指数提升了不少。他说:“现在出门就是游园,到处都是花草,空气都更加清新了。”
城市更新,一头见证城市发展,另一头系着百姓民生。如何把城市建得更美好,让百姓住得更幸福?近年来,马村区以党建为引领,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公共空间治理提升与城市更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等工作紧密结合。多措并举盘活城市的“小空间”“边角地”,让不起眼的城市公共空间变成幸福家园、活力乐园和城市花园,成为群众身边可观可感可及的“小美好”。
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藏在一件件民生小事里。改造提升优环境,城区建设焕新颜。聚焦民生“痛点”,积极推进城市公共空间更新改造,改靓“面子”,更新“里子”。改造提升海河路、银河路,完善龙之心路、望江路配套设施,装上了明亮的路灯;改造光明路与中兴路交叉口的城市“边角地”,通过“微改造”实现“大民生”,建设城市景观游园。
城市更新的风,同样吹到了校园周边。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解决居民烦心事,下大力气盘活校园周边城市闲置“边角地”。在区实验学校对面,一座7000平米的公益停车场建成投用。优化学生接送广场布局及设施,在停车场安装15个太阳能灯,目前该项目已全部完工。眼下,马村区住建局正组织设计单位,对围挡、围墙、绿化三种改造方案开展技术经济比选论证,进一步提升停车场周边环境品质。
精准改造解难题,铺就民生幸福路。围绕建设路东段(山阳区界-东海大道)3.6公里路段,聚焦交通、环境、绿化及城市形象四大核心问题,实施系统性综合整治,打造“安全、舒适、便捷、美观”的城市道路环境。建设路与中兴路交叉口东南角目前正在进行微地形整理,喷淋系统管线埋地敷设完成,目前正在铺设人行道、补植行道树;建设路东段北侧世合玺悦苑围挡、洗车平台、建筑垃圾清理完成,目前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建设路(文昌路-银河路)段的人行道铺装、路灯安装工程和(文昌路-东海大道)段的路灯安装工程已于5月6日发布招标公告。建设路东段环境综合提升项目不仅是城市面貌的焕新工程,更是民生福祉的切实之举,将为市民呈现一条绿色、畅通、宜居的城市廊道。
“城市更新,是动态过程,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市更新,是发展工程,发展是城市更美好的金钥匙。截至目前,2025年马村区公共空间治理专项行动计划完成9个节点项目的整治任务,目前已开工9个节点项目,已完工5个节点项目,剩余4个项目正有序推进。”马村区住建局党组书记田春艳说。
民生至上,城市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触感。“小美好如同一颗颗珍珠,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小美好的魅力来自转角的惊喜,如何从增绿变常绿,如何留住魅力、持续点亮城市空间?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创新小美好管理方式,让每一个小美好与周围的城市空间融合发展、美美与共。”马村区住建局局长赵力表示。
如今,“推窗见绿、出门入园”逐渐成为“小美好”的标配,有的还将城市记忆和“诗与远方”装进了“小美好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