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记忆

烟卷照见的岂止是一幅壁画

发布时间:2025-08-29 20:18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鲁迅先生生前大抵不会想到,自己百年后引发的争议,竟与“彷徨”“呐喊”无关,只系于他那夹在指间的半截香烟。这支烟在一幅巨大的墙画上,墙画就在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墙上。这是一座标志性的墙画,南来北往的人们,都喜欢在墙前面留影,我几乎每次去绍兴都会在这面墙画前和朋友们留影。因此这面墙画知名...

 

烟卷照见的岂止是一幅壁画

王秋和

 

 

鲁迅先生生前大抵不会想到,自己百年后引发的争议,竟与“彷徨”“呐喊”无关,只系于他那夹在指间的半截香烟。这支烟在一幅巨大的墙画上,墙画就在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墙上。这是一座标志性的墙画,南来北往的人们,都喜欢在墙前面留影,我几乎每次去绍兴都会在这面墙画前和朋友们留影。因此这面墙画知名度颇高,去过绍兴的人对这幅画印象颇深。

 

这幅著名的墙画悬挂在这里已经若干年了。鲁迅吸烟的形象,绝非偶然的艺术创作。从1933年摄于上海的经典照片,到1946年版《鲁迅全集》封面的木刻版画,烟卷早已成为鲁迅精神世界的视觉符号。但现在,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墙上的这幅墙画却被人投诉了,因而引发了一场风波。8月22日,刘女士在浙江的便民服务应用“浙里办”上投诉,说绍兴鲁迅纪念馆一幅鲁迅夹烟墙画会误导青少年。她认为这幅画有引导人室外聚集抽烟危害他人健康的风险,还会误导青少年,要求对墙画进行更换。建议将画中鲁迅夹着烟的手换成握拳伏案版画。

 

这场看似细碎的纠纷,像一滴墨滴进沸水,瞬间晕开中国式辩论的荒诞底色,也照出当下文化场域里藏不住的病灶。争议刚起时,本是个可理性拆解的公共议题:这幅墙画作为鲁迅去世若干年之后的人们进行的艺术再创作,已经成为公共文化产品。是否该在创作之初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还原历史(鲁迅确有抽烟习惯)与规避误导(青少年模仿)间找平衡?这是当初创作这幅墙画的艺术家们始料不及的。

 

投诉这幅墙画的人担忧青少年效仿,有其朴素的善意;地方相关部门回应“不盲目更换”,也显露出审慎。可辩论的列车很快脱轨,直奔“动机审判”的深渊:有人扒出投诉者是“禁烟博主”,便断言其“为流量炒作”;见其涉猎性别研究,又扣上“煽动对立”的帽子;最后干脆升维打击,将“反对夹烟画”等同于“历史虚无主义”“反华势力”。这种辩论的声浪在“脱轨”之后的逻辑滑坡之快,堪比辛普森案里律师把凶杀案扭成种族议题。这幅墙画观者们有不少人开始忙着站队,这便是“保鲁迅”还是“批投诉者”,这么一来,控辩双方早把“墙画该怎么改”的初衷抛到了九霄云外,似乎夹杂着某种意识形态之争。

 

这种情形正在成为当下某些讨论公共话题的通病:不辩事实,先查立场;不议是非,先订标签。仿佛只要证明对方动机不纯,自己的观点便天然正确。投诉者或许有借控烟博关注的嫌疑,但“担心青少年受误导”的核心诉求,未必全是虚言。反对投诉者的理由强调“尊重历史”本无错,可硬把烟卷捧成“民族救亡夜中的微光”,甚至辩称“为鲁迅辩护就得为抽烟辩护”,便成了立场绑架是非的笑话。可能有人似乎忘了鲁迅晚年被肺病困扰,医生屡屡劝其戒烟的事实。现在将有害健康的行为裹上“文化崇高”的外衣,恰是对鲁迅“直面人生”精神的一种背离。

 

现在值得人们警惕的,是这场争议背后“历史净化”的暗流。投诉者要求将夹烟改成握拳,本质是想用现代道德标尺,将历史人物“修图”成一幅完美标本。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如果顺着这种逻辑推演下去,是不是应该把李白的酒壶换成矿泉水瓶,因为现代医生说喝酒有碍健康;还应该给敦煌飞天壁画套上长袖善舞的衣服,因为那敦煌壁画有碍观瞻;更必须给武松痛打老虎连环画改成“武松打猪”,因为老虎如今是保护动物,宣传打虎英雄是在教唆人们实施犯罪行为。

 

这一系列毫无逻辑的思维延申,看似“净化”了视觉空间,实际上是站在自以为“正确”的道德高地,实施对历史复杂性的简单化消解行为。鲁迅先生的伟大,从不在他是否抽烟,而在他以笔为刃解剖国民性的勇气;历史的鲜活,也正在于它藏着不完美的真实,而非千人一面的“道德偶像”。当文化符号沦为任人揉捏的面团,今天能改鲁迅的烟,明天就能改他的文,这才是真正的历史虚无主义。

 

有趣的是,这场争议里最缺的,恰是“承认不完美”的勇气。地方相关部门若能不硬扛“历史名片” 的大旗,坦诚“墙画确有考量不周之处”,再在墙旁添一行类似于“抽烟有害健康,文豪亦不例外”的友情提示文字。投诉者若能放下“非改不可”的执念,认可“历史形象不必一刀切”的弹性,原本剑拔弩张的对立,便能化作一次温和的公共对话。可现实是,反对者怕“让步就是输了文化立场”,投诉者怕“不坚持投诉理由就是没尽到责任”。双方都把是否修改这幅墙画当成了相互角力的战场,唯独忘了这幅著名的墙画本来就是供人观看、让人思考的文化符号或文化载体。

 

鲁迅先生曾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如今我们面对一幅有争议的墙画,却连“它有瑕疵”都不敢坦然承认,反倒陷入“动机攻击→立场站队→道德审判”的恶行循环之中。至于这幅墙画鲁迅手中夹的那支烟卷好还是丢掉烟卷握紧拳头……这哪里是争议的焦点?它分明是一面照妖镜:照出我们怕谈“不完美”的玻璃心,照出公共讨论里逻辑缺席的荒芜,更照出文化自信里藏不住的自卑。仿佛添加几个字的提示、或者承认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折损鲁迅先生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的地位和分量,动摇文化的根基。

 

其实,真正的文化韧性,从不在“不容置喙”里。就像鲁迅先生的文章里有很多是对国民性的批判,却丝毫无损其精神光芒。一幅夹烟墙画,即便添上一行警示,也不会让鲁迅先生的思想褪色。反倒是那些为了立场坚持“抽烟合理”或为了流量投诉“历史净化”的人,继续在恶性循环的怪圈中强词夺理,那才真正是在消解鲁迅精神的内核。因为,只要将日常控烟的措施执行到位,一幅墙画就不必苛求其去担此不能承受之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烟卷的火星会熄灭,壁画的争辩或许会黯淡,但这场纠纷留下的叩问该被热爱鲁迅先生的人们记住:当我们谈论鲁迅时,究竟是在守护一个完美的符号,还是在传承一种直面问题的勇气?答案,就藏在每一次不回避“不完美”的理性对话里。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