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记忆

永远铭记的历史 ——写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日子里

发布时间:2025-09-02 07:55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八十年前,一场战争的炮火硝烟,在中国大地上消散,八十年前,一个侵略中国的恶魔,被痛击得气息奄奄,我们终结了痛苦的梦魇,我们打赢了艰苦的抗战。

 

永远铭记的历史

——写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日子里

胡贵玉

 

 

         

八十年前,

一场战争的炮火硝烟,

在中国大地上消散,

八十年前,

一个侵略中国的恶魔,

被痛击得气息奄奄,

我们终结了痛苦的梦魇,

我们打赢了艰苦的抗战。

         

中华民族以正义者的姿态,

向世界发出胜利者的宣言,

中国人民洗刷了屈辱,

高昂起头挺直了腰杆,

在历史跌宕的大潮中,

中国又一次凤凰涅槃,

中国发展的历史,

进入了新的阶段。

         

九一八事变,

卢沟桥事变,

日本人善于用阴谋手段;

梅花惨案,

南京惨案,

日本人的暴行惨绝人寰,

中国人民遭受了怎样的悲惨?

中华民族经历了多大的苦难?

 

抗战历时十四年,

伤亡三千五百万,

那触目可见的断壁残垣,

那血流成河的悲惨场面,

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中华民族经受了战火的考验,

曾经的东亚病夫,

锤炼成铮铮铁汉。

 

推翻三座大山,

一个新的中国出现,

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开始健康发展,

八十年后的今天,

一个东方的巨人站在世界面前,

八十年后的今天,

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以前的中国衰败不堪,

如今的中国身姿伟岸;

以前的中国受人欺辱,

如今的中国无人小看,

弱国无外交,

落后要挨打,

简单的道理,

历史的检验。

 

八十年地覆天翻,

八十年中国巨变,

民族复兴,国家强盛,

对于世界的事情,

中国有了发言权,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已经过去八十年,

我们还是要纪念。

 

不能忘杨靖宇‌赵尚志创建了东北抗联,

不能忘东北抗联的女政委英雄赵一曼,

不能忘有一场大捷在平型关,

不能忘五位壮士跳下狼牙山,

不能忘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宋哲元、戴安澜,

不能忘吉鸿昌、马本斋,指挥百团大战的左权‌,

不能忘宁死不降一起走向乌斯浑河深处,

八位女战士年龄最大的冷云也才二十三。

 

不能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

不能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不能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

不能忘百团大战、地道战、地雷战,

不能忘回民支队、铁道游击队,

不能忘八路军、平原游击队,

不能忘为抗日结成的民族统一战线,

不能忘有一篇名著是《论持久战》。

 

那场抗战,   

是中国近代历史的拐点,

抗战胜利,

是中华民族力量的展现,

那场抗战,

是中国近代历史的新篇,

抗战胜利,

是中华民族合格的答卷。

       

那场抗战,

我们永远牢记心间,

那场抗战,

我们每年温习一遍,

纪念那场抗战,

不是要在曾经的伤口上撒盐,

纪念那场抗战,

意义在于杜绝历史悲剧重演。

 

纪念那场抗战,

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纪念那场抗战,

让正义之剑在世界高悬,

纪念那场抗战,

让世界和平的愿望尽快实现,

纪念那场抗战,

让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系湖北省省直机关退休干部)

 

网评摘编:

 

胡贵玉老师《永远铭记的历史》这首诗,以厚重的历史情怀铺展抗战画卷,字字浸透着对历史的铭记与对先烈的崇敬。从战争硝烟散尽写至胜利宣言,从惨案伤痛记到英雄壮举,时间跨度八十年,却始终紧扣“铭记”二字。诗中历数九一八、卢沟桥事变等国耻,列举杨靖宇、赵一曼等英烈,细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将宏观叙事与微观细节交织,既展现民族苦难,更彰显抗争力量。

 

诗人结尾点明纪念意义——非为延续仇恨,而是警惕重演、守护和平,让历史的回响穿透时空,极具警醒之力。全诗语言质朴却掷地有声,是对民族精神的深情礼赞。

 

赞胡老师《永远铭记的历史》

 

烽烟散尽八旬秋,诗笔重描血与仇。

英烈英名垂竹帛,国殇国耻刻心头。

千场战迹凝风骨,万缕忠魂护九州。

铭记并非添旧痛,只为和平万古流。

                                  (李天友)

 

应约而作,写得好,写得深。再现了艰难困苦的抗战史实,讴歌了不屈不挠的抗战军民,书写了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燃起又一把火炬!(傅祖然)

 

贵玉战友的新作《永远铭记的历史》,紧扣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这一主题,强调该重大历史事件终结痛苦梦魇、洗刷民族屈辱、推动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深远意义。诗人通过回顾抗战历程、展现中国巨变,深刻阐述了纪念抗战的必要性,即铭记历史、杜绝悲剧重演、维护世界和平,主题突出且具有强烈的现实警示意义。“纪念那场抗战,让世界和平的愿望尽快实现,让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作为中国人的责任担当。(韩 楷)

 

这首诗以厚重笔触回溯抗战历史,细数英烈与战役,对比今昔中国巨变,字字饱含对历史的铭记与对和平的珍视。既彰显民族风骨,又传递“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深意,纪念不是仇恨,而是为守护和平、杜绝悲剧,情感真挚且有力量。(冯继明)

 

读罢这首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诗作,字里行间的沉重与激昂直击人心。它没有华丽辞藻,却用“九一八”“南京惨案”的史实、三千五百万伤亡的数字,将那段山河破碎的苦难铺展眼前;又以杨靖宇、赵一曼等英烈的名字,平型关、百团大战等战役的印记,刻下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诗中“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的箴言,是对历史最深刻的总结;而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人”的蜕变,更让人体会到胜利的分量。它提醒我们,纪念不是延续仇恨,而是以史为鉴——铭记牺牲,是为了守护今日的和平;缅怀过去,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这份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警醒,正是这首诗最动人的力量。(王延芳)

1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