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每年有个日子是“九一八”,这个日子要永远记住它!因为这天曾经让中国耻辱,因为这天有中国一块伤疤。
不忘“九一八”
——写在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日子里
胡贵玉
每年有个日子是“九一八”,
这个日子要永远记住它!
因为这天曾经让中国耻辱,
因为这天有中国一块伤疤。
一九三一年的这一天,
在中国东北的那嘎达,
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一次事变,
伸出了侵我中华的罪恶魔爪。
东北有种动物叫老虎,
山中之王威名天下,
但是一旦疾病缠身,
真就有人敢虎口拔牙。
日本这个弧形岛国,
狼子野心觊觎华夏,
为侵占东三省精心策划,
为挑起事端编一个谎话。
四十多万的中国军队,
竟被一万多日寇打垮,
东北这一片肥沃的土地,
屈辱地遭强盗铁蹄践踏。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由此开打,
中国人胸中的怒火,
由此喷发。
经过十四年的拼杀,
把侵略者打得丢盔卸甲;
为夺取抗战的胜利,
中华民族付出惨痛代价。
一个全新的中国——
屹立东方,
民族复兴的种子——
开始萌芽。
雄狮睡醒,
巨龙腾飞,
中国人民在发展的道路上,
迈着信心十足坚定的步伐。
九十多年,
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今日中国,
已经成为不容小觑的国家。
从懦弱到强大,
中国的发展令世界惊讶;
警惕历史重演,
牢牢记住落后就会挨打。
记住东北抗日联军,
记住民族统一战线,
记住杨靖宇、赵尚志……
记住历史上的九一八!
世界动荡不安,
中国发展不停。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团结一心,振兴中华。
(作者系湖北省省直机关退休干部)
网评摘编:
此诗以“九一八”为原点,通过历史回溯与现实观照的交织,完成了对民族精神的礼赞与对未来愿憬的展望。诗人提醒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沉溺于痛苦,而是为了在复兴之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在当今世界变局中,这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清醒认知,正是中华民族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在创作风格上,诗歌虽为自由体,但通过短句、重复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营造出强烈的节奏感。结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四字箴言收束,言简意赅,余韵悠长。(韩楷)
值此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不忘九一八诗正当其时,爱国情怀跃然纸上。(傅祖然)
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是在苦难中奋起,不忘“九一八”,振兴我中华。(文代军)
这首诗以质朴直白的语言,串联起“九一八”事变的屈辱、十四年抗战的艰辛与如今中国的强大。从“虎口拔牙”的比喻点出近代中国的孱弱,到“雄狮睡醒”展现当下的崛起,情感层层递进。
诗中对历史细节的提及,如东北抗联、杨靖宇等,让纪念更具重量;“落后就会挨打”的警示与“团结振兴”的呼吁,又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读来既让人铭记伤痛,更生出奋进的力量。(王延芳)
清晨拜读完胡贵玉老师的《不忘“九一八”》,我心潮澎湃,义愤填膺。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真挚的情感,将那段屈辱与抗争的历史赤裸裸地呈现在眼前。从“耻辱”“伤疤”这些沉重的词语,到对日军狼子野心的揭露,诗人用质朴的语言唤醒我们的记忆。
东北沦陷的历史画面在诗中被真实还原:四十多万中国军队被一万多日寇击溃,肥沃的土地惨遭践踏。但诗人并未停留在痛苦中,而是展现了中华民族十四年浴血奋战的顽强精神。
从“雄狮睡醒”到“巨龙腾飞”,诗歌展现了中国从积弱到强盛的转变。结尾的警示振聋发聩:“警惕历史重演,牢牢记住落后就会挨打。”这不仅是对过去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警醒。
这首诗让我深刻认识到,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惜和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赞胡老师《不忘"九一八"》
国耻铭心九一八,
山河破碎泪如麻。
雄狮觉醒驱倭寇,
巨龙腾飞震海涯。
血雨腥风终作古,
金戈铁马已为家。
前事不忘后事师,
振兴中华展彩霞。
(李天友)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勿忘“九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