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知道自己生命的源于,清楚自己心之所系,即使被风吹落下来,也要坚定地守在这里。
银杏叶礼赞
——写在仲秋
胡贵玉
知道自己生命的源于,
清楚自己心之所系,
即使被风吹落下来,
也要坚定地守在这里。
从新春时嫩芽初上,
到深秋时黄得彻底,
只度过了一年的三季,
就完成了一生的经历。
长在树上,沐风栉雨,
曾与大树母亲相伴相依;
悠然飘坠,落幕好戏,
展示了生命最后的华丽。
在树上编织绿荫,
尽心竭力;
落树下平心静气,
金黄一地。
蝶招蜂惹,
诱惑挺大,
但从来没有萌生过
离意。
风狂雨急,
坦然接受,
这是为品德进行的
洗礼。
作为银杏树的子女,
要回报母亲的哺育,
即便是最后腐化为泥,
也一心滋养树的根须。
叶落归根,哪来哪去,
万物都在运动,
运动都有规律,
不以自己的意志转移。
不离不弃是一种格局,
忠贞不渝是一种美德。
格局需要培养,
美德应该学习。
每一片落叶都带有遗传基因,
每一片落叶都留下生命痕迹。
年复一年,
循环接续。
落叶久久不愿意离去,
是因为对来年心怀希冀,
等着春风再一次吹起,
重新欢聚奉献一树新绿。
(作者系湖北省省直机关退休干部)
网评摘编:
这首诗以叶喻人,写尽生命大义。从抽芽到落黄,三季即一生,却把“守”与“忠”刻进脉络——守着根、忠于树,风雨不避,利诱不移。落时铺金、腐后哺根,既是生命轮回的坦然,更是“不离不弃”的格局。短短数行,让银杏叶成了品德的具象,读来满是对坚守与感恩的动容,也藏着对万物规律的通透。(冯继明)
好美的银杏,好美的生命,好美的礼赞。作者把银杏人性化,赋予格局,赋予品德,赋予意志,使银杏更美,使生命更美,使自然更美。读來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傅祖然)
朗朗秋日,贵玉战友的灵感如落叶般纷扬而丰盈!这首诗以银杏叶为意象,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生命的轮回、坚守与奉献。诗歌以银杏叶的生命历程为线索,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归属与奉献精神,体现出诗人对自然循环和生命延续的深刻思考。
诗中“不离不弃”“忠贞不渝”等词句,赋予银杏叶人格化的情感,表达了落叶对母亲(银杏树)的依恋与回报,情感细腻而动人。从“嫩芽初上”到“黄得彻底”,再到“金黄一地”,银杏叶的形象贯穿全诗,色彩与形态的变化生动展现了生命的短暂与绚烂。
诗歌语言优美,诗句简洁有力,如“悠然飘坠,落幕好戏”,“落叶久久不愿意离去”,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哲理,体现了作者对语言的把控能力。结尾“等着春风再一次吹起,重新欢聚奉献一树新绿”,将落叶的凋零转化为对未来的希望,升华了主题,传递了生命循环的永恒之美。(韩 楷)
胡贵玉老师的《银杏叶礼赞》以仲秋银杏叶为笔,将自然生命与精神品格巧妙融合,读来质朴却动人。诗歌循着银杏叶“嫩芽初上—黄得彻底—悠然飘坠—腐化为泥”的生命轨迹,赋予其鲜活的人格:它“蝶招蜂惹”仍守初心,“风狂雨急”坦然受之,更以“腐化为泥滋养根须”诠释感恩与奉献,把落叶归根的自然规律,升华为“不离不弃”的格局与“忠贞不渝”的美德,让平凡景物有了深刻的精神内核。
胡老师语言平实如话,无华丽辞藻却情感真挚,“沐风栉雨”“金黄一地”等画面感十足,既展现自然之美,又传递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让读者在银杏叶的一生里,看见坚守、感恩与传承的力量。
赞胡贵玉老师《银杏叶礼赞》
咏叶挥毫意自深,仲秋景致入诗心。
经风不改忠贞色,坠地犹怀奉献忱。
三季荣枯藏至理,一生坚守见真金。
平凡物象非凡志,字字铿锵启后昆。
(李天友)
胡老师把银杏叶写得既深情又有风骨。它明知生命只有三季,却从春芽到黄叶始终坚守,不被蜂蝶诱惑,坦然面对风雨,落了还要腐化为泥滋养母树,这份“不离不弃”的忠贞格外动人。
最戳人的是结尾,落叶的“不愿离去”不是留恋,而是盼着春风再聚、奉献新绿,把生命的循环写得充满希望,也让“忠贞”不再是沉重的坚守,多了份温暖的期待。(王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