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曾在树枝上相伴相依,为装扮春天齐心协力,用一树一树翠绿,让这个世界美丽。
树叶的品格
——写在秋风扫落叶时
胡贵玉
曾在树枝上相伴相依,
为装扮春天齐心协力,
用一树一树翠绿,
让这个世界美丽。
当秋风阵阵吹来,
当秋雨屡屡侵袭,
有些不情愿地飘落,
匍匐在深爱的大地。
因为一年分为四季,
所以才有聚聚离离,
这是命运的安排,
并非自己的本意。
怕冬天的那种严寒,
禁受不起,
大树母亲才在深秋,
不舍放弃。
在春天手牵着手,
合唱春曲,
在夏天肩并着肩,
沐风栉雨。
到了秋天的日子,
生存的条件逐渐降低,
受到风霜的打击,
飘落的时候情非得已。
面对生命最后的结局,
勇敢地接受毫不犹豫,
一片跟着一片前赴后继,
一片赛过一片洒脱飘逸 。
长在树上就快乐相聚,
落到树下就惺惺相惜,
作为一奶同胞姐妹兄弟,
必然一路同行心心相系。
始终守在树下,
不愿决然离去,
互相陪伴着腐烂成泥,
滋养大树母亲的根基。
将希望
溶入明年的希冀,
这世界
保存完整的信息。
短短的一生,
且脆弱且顽强的生命力,
一生的坚守,
无私奉献从没考虑索取。
生命虽然短暂,
却可歌可泣,
就连辞别之时,
都如此仗义。
(作者系湖北省省直机关退休干部)
网评摘编:
昨日起武汉最低气温降至10℃以下,骤然入冬。读了贵玉新作《树叶的品格》,身上竟添了几许暖意。这首诗主题积极,富有深意。诗歌以树叶在四季中的变化为切入点,借树叶的聚散、飘落与腐烂成泥,歌颂了一种无私奉献、顺应自然、坚守本心且勇敢面对生命结局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适用于自然层面的树叶,更可引申到人类社会中,赞美那些默默付出、不计回报、在生命历程中坚守职责的人,主题具有积极向上的引导意义和深刻的哲理内涵。
诗人对树叶的情感贯穿始终,既有对树叶在枝头快乐相聚的赞美,也有对树叶飘落的不舍与理解,更有对树叶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仰。这种真挚细腻的情感可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这首诗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从树叶在春天的相伴相依、装扮世界,到夏天沐风栉雨,再到秋天因生存条件变化而飘落,最后落到树下腐烂成泥滋养大树,层层递进地展现了树叶的一生。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描述和情感表达,使读者自然地跟随作者的思路,感受树叶生命历程的变化。(韩 楷)
树木有生命,树身有品格,树叶有风格。春夏秋冬,沐雨栉风,扮靓春天,层染秋天。诗人爱自然,诗人爱树叶,情感充沛,动人心扉!(傅祖然)
读胡老师这首诗,像看一场树叶的人生。春天凑在一起染绿枝头,夏天并肩挡雨遮阳,秋天虽舍不得,还是顺着风落下。它们不抱怨命运,落了也挤在树根旁,慢慢烂成泥养树,把希望留给明年的新叶。
树叶看着脆弱,却挺顽强——该绿时使劲绿,该落时潇洒落,一辈子只懂付出,不求啥回报。这种简单又实在的品格,真让人佩服。(王延芳)
曾几何时起,掌屏中见赏贵玉战友的诗作,已成为追更期待。作品涉猎宽泛文笔流畅,思辩睿智由表及里,风格独具繁简留印。突出特点是以通俗易识的文字与语言,表达、赞美对自然物象、人际情感以及认知尊崇的敬畏与颂扬。真情汩汩流露,示爱铮铮注凝。笔端多见看似冗余的连词点缀,不符文人墨客惯用的文字逻辑,但正是如此通俗的刻意笔力,紧紧牵挽着普通读者的关注与情感,遂成吸睛网红。
同样难得的是,每期随贵玉诗作附后的网络点评,风彩各异见解不凡,同时构成赏景怡情的画面延展。其佳作频现论道高远,有的文学造诣和多维见地堪为卓识灼见,足见出自积累厚实的超凡高手,使人赏心悦目之余不禁称快!(沈亚卫)
拜读胡贵玉老师的《树叶的品格》,像看一场精心编排的生命独幕剧。诗里没有把树叶当“凋零的符号”,反而以平等的目光,捕捉它们从“相伴相依”到“飘落成泥”的全程。春日里“一树一树翠绿”的协作,秋风中“不情愿却匍匐”的奔赴,寒冬前“母亲不舍放弃”的守护……这些细腻的联结,让树叶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携着树、牵着四季、系着土地的生命共同体。
最动人的是胡老师对“离别”的书写:没有哀戚,只有“前赴后继”的洒脱,“惺惺相惜”的眷恋,“腐烂成泥”的甘愿。树叶的“脆弱”与“顽强”在此刻共振——短暂的一生,因“无私奉献从没考虑索取”,变得“可歌可泣”。这种对平凡生命的深情凝视,让“落叶”超越了季节意象,成为精神品格的隐喻:相聚时燃烧绿意,离散时滋养根基,生命的价值从不在长度,而在与世界互赠的温度里。
致树叶
你把春天裁成绿缎时
从没想过落款
秋风来收走彩衣
你便把自己
拓成大地的邮戳
每道脉络里都刻着
“请转交,明年的春天”
(李天友)
上一篇:贺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
下一篇:与人为善的斑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