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两江协同创新区打造科创生态体系 助力产业转化结出“金果子”

2021-04-20 10:38:04来源:中华建设网   
核心摘要:御临河畔,明月山下,钟灵毓秀,玉汝于成。在这片风光秀丽的土地上,一座产业、人才、生活、生态协同融合的创新之城正应运而生。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中华建设网讯】据两江协同创新区公司副总经理唐瑞介绍,两江协同创新区正通过“招引”“集聚”“培育”“营造”四步走,吸引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入驻,打造开放共享的国际化高端研发空间,逐步建立科创生态体系。

    “招引是我们的第一步,目前我们已累计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等设立研发机构达35家。”明月湖畔微风习习,在不久前揭牌的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现场,唐瑞表示。


image.png

       两江协同创新区不仅仅是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之地,更是科研成果转化之地,创新人才宜居之地。

      自成立以来,两江协同创新区一直坚定走“科创+产业”发展道路,搭建成果转化平台,促进技术供给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让科研成果得以实现转化。同时,深度挖掘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化项目,实施重点项目培育计划,培育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人文环境打造方面更是强化“四个协同”实现人产城景融合,促进科技人文生态相互交融,打造创新人才宜居环境。

     “最后要实现吸引来、留得住、发展好的目标。”唐瑞说道。目前,两江协同创新区内已聚集创新人才1000余人,其中院士团队12个,博士近400名。

      从两江协同创新区了解到,今年两江协同创新区将从人才服务、研发服务、产业服务、协同创新氛围打造、创新管理五个方面着手,打造科创生态体系。

做好人才服务留住金凤凰

       “人才是我们的核心,今年我们将从生活环境、政策支持方面,为两江协同创新区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两江协同创新区公司相关负责人向笔者说道。

      目前两江协同创新区正着力进行居住环境、休闲环境、交通生活配套等方面建设,明月渡咖啡馆、日月同辉创新馆、明月湖智慧酒店等生活配套将投入使用。

      随着人才的入驻,今年两江协同创新区将着重推出“人才优待计划”,为人才提供各类政策支撑。《人才认定体系初步方案》《人才“一卡通”管理办法初步方案》《人才政策汇编及操作指南》等将陆续出台,政策发布平台、政策咨询热线等也将陆续上线。

      在科研机构较为关注的研发服务方面,两江协同创新区将从硬件环境、课题服务、平台服务建设三方面着力打造。

      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加快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创新Σ科创部落及产业配套用房的建设和改造速度,为各研发机构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利用大数据手段,建立及时的课题信息发布平台,进行课题信息及时推送;帮助科研机构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联系,建设顺畅的向上沟通渠道;推动华师大光学重庆重点实验室、北理工新体制雷达重庆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重大平台建设;加强与中国汽研、长安汽车等外部共享平台建设,推动外部资源整合利用,建立相关管理运营机制,同步搭建共享实验室等公共平台。

image.png

做好产业转化结出金果子

      两江协同创新区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科创+产业”更好落地,今年将加强校企合作、加快产业孵化、加大产业投入力度。

      “目前我们会定期召开大学大院大所之间的对接会、沙龙活动等,建立校企之间常态化沟通机制。”相关负责人表示,两江协同创新区通过邀请两江新区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进行需求交流,帮助科研机构了解产业方向,形成校企产业联盟,做好应用场景开放,推动重点研发+产业项目落地。

     目前两江协同创新区已推动红宇精工、铁马工业、长安汽车等多家企业与入驻高校科研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合同科研立项100余项,完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36项。

image.png

      两江协同创新区正加速孵化器载体建设,增强孵化支撑条件、配套资金介入,培育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通过自建孵化器、专业孵化器、高校孵化器三者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成果孵化。对于孵化的初创科技企业“首投”问题,两江协同创新区正沟通导入政府天使引导基金、社会资本与风投基金等,搭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两江协同创新区正加强产业协同,促进“双链”深度融合。

      在两江协同创新区内,创新Σ空间、创新Σ小镇、智慧城市运行中心、西工大重庆科创中心已投入使用,而在不远处,日月同辉创新馆、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热火朝天。

      “力争到2022年,建成创新创业创造空间300万平方米,引育各类科研机构50家,聚集创新人才6000人,引进高层次人才200人。落地具有影响力的成果转化20项、孵化产业项目30个,国家级、市级项目成果奖项获得突破。”相关负责人向笔者介绍了两江协同创新区未来建设计划。

      在这片热土上,未来的科技新城建设正逐步显现。


下一篇:

当好装配式建筑4.0排头兵,中建海龙科技山东基地迎来调研

上一篇:

语言艺术家黄晟朗诵《知己在北宋》作者:武辉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