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建设海绵城市 夯实城市本底

2023-03-09 11:30:27来源:中国建设报   
核心摘要:安徽芜湖古称鸠兹,自古就是美好生态之地,因“蓄水不深而生芜藻”,得名芜湖。“芜”和“湖”两个字形象描绘了这座城市的自然禀赋:境内水网密布,各类湖泊3000多个,长江、青弋江穿城而过,天然水域面积比例超20%,城市绿地率超40%……芜湖天然就是一座海绵城市,为建设人民城市奠定了厚实的生态本底。
安徽芜湖古称鸠兹,自古就是美好生态之地,因“蓄水不深而生芜藻”,得名芜湖。“芜”和“湖”两个字形象描绘了这座城市的自然禀赋:境内水网密布,各类湖泊3000多个,长江、青弋江穿城而过,天然水域面积比例超20%,城市绿地率超40%……芜湖天然就是一座海绵城市,为建设人民城市奠定了厚实的生态本底。

芜湖滨江岸线

水城融合,传承“海绵智慧”
 
春雨微风假日浓,小桥流水翠音融。站在芜湖市朱家桥尾水湿地公园观景台上,只见湖心岛上植被郁郁葱葱、湖水清澈,岸上不远处还有成片的花草随风摇曳……曾几何时,这里曾是长江大桥下和铁路周边的闲置土地,属于城市环境管理的空白区,垃圾遍地、一片脏乱,周边居民避之不及……如今,这里焕然一新,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地”。朱家桥尾水湿地公园从昔日“龙须沟”到今日“风光带”的华丽蝶变,是芜湖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类似的还有大阳垾城市湿地公园、芦花荡湿地公园、东草湖湿地公园、奎湖湿地公园等,共同构成芜湖“水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的自然风貌。
 
“以水定城”的芜湖,在长江哺育下成长,但同时也面临着城市安全风险——水患。从某种意义上说,芜湖的城市发展史是一部与洪涝的相处斗争史。宋代沈披、沈括两兄弟在芜湖建设最大圩田万春圩,联圩治水以收防洪保收之效,堪称筑圩史上的一大创举,其中蕴含了天然的“海绵智慧”。明清以来,当地已形成了水系作为洪水行泄通道的共识。“先梳山理水、后造地营城”的海绵理念和实践探索,成为芜湖城市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朱家桥尾水湿地公园
 
多年来,芜湖坚持传承“海绵智慧”,增强城市韧性,以助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2022年,芜湖以底线思维重新修编了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和排涝应急预案,强化排涝设施养护,持续督查内涝隐患整治。同时,依托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专业力量,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建成了澛东新园老旧小区、万达口袋公园、楚江大道、云朵公园等一批典型海绵项目,健全了全过程管控机制。
 
强基固本,提升城市品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城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至关重要。芜湖市委、市政府锚定城市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任务,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开展长江大保护,构建健康水系统。
 
20世纪末,南起瀂港大桥,北至青弋江口,10.4公里的江边,密布着190多个非法码头、300多家船舶中介。排污、种菜、船体不规范施工等乱象如麻,危及当地居民正常生活,更影响全市饮用水安全。经过芜湖长江岸线专项整治工程的实施,原来的江边乱象已蝶变成如今的十里江湾景观带,沿江岸线草木葱茏、清新宜人、风景如画,是市民放松身心的“慢空间”。
 
素有“长江明珠、创新名城”之称的芜湖,长江岸线长度占皖江的三分之一。近年来,芜湖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要求,紧紧围绕“长江大保护”,累计完成200多个非法码头、修造船厂、非法砂点拆除复绿,整治“散乱污”企业2833家,长江生态廊道造林3.37万亩,释放长江干流岸线近30公里,基本实现岸线1公里范围内应绿尽绿,境内193.9公里的长江岸线旧貌换新颜,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取得实效。同时,为全面整合涉江执法力量、打通数据孤岛,芜湖建成全省首个智慧长江综合管理平台,实现长江芜湖段全流域、全天候、全方位监测预警。
 
芜湖鸠兹广场
 
以“长江大保护”试点城市为契机,芜湖深化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践行“一城一主体”,累计投入水环境治理资金103亿元,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0.5万吨/日,新建污水管网约200公里,近300个老旧小区及单位完成雨污分流改造,74条黑臭水体完成整治,入围全国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成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样板二横港、协同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文津西路等一批典型示范项目。
 
完善市域交通网络,提升出行便捷度。

芜湖轨道交通
 
2021年,300多万民众期盼的芜宣机场建成通航、芜湖轨道交通也正式开通。随着芜湖市区域交通枢纽地位逐步巩固,与国内主要经济体的联系程度日益加深,芜宣机场的建成补齐了芜湖“航空短板”。芜湖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的开通,实现“T”字形的线网组网,初步形成畅联江城东西南北的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新格局,而且在整个轨道交通建设运营中充分考虑对水系布局及养护的影响和水景观的展现,为广大市民带来了全新通行和观光体验:方便出行,速度还快,更能欣赏城市美丽的风景……
 
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满意度。
 
既要“住有所居”,更要“幸福宜居”。近年来,芜湖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72个,惠民13.15万户,实施棚户区改造7.9万套,将621户损坏严重及倒塌农房纳入改造范围并已全部竣工,镜湖区绿影新村等3个小区成为全国老旧小区改造示范项目。“三改”(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工作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居民身边的污水乱排、积水内涝、休闲娱乐场所缺乏等问题,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志喜园海绵生态公园
 
物业服务水平是检验“幸福宜居”的标准之一,芜湖高度重视该工作,于2022年顶格成立了住宅物业管理领导小组,82个政府部门包保82个物业问题较突出的小区,力争破除五大顽疾,用3年左右时间,确保住宅物业服务水平达到长三角先进城市标准。目前违法建筑、电梯隐患、毁绿损绿、消防安全等重点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保护传统文化,塑造城市风貌特色。
 
芜湖是一座饱含徽文化灵秀之气的美丽江城,为实施好“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修缮改造了芜湖古城和鸠兹古镇,在保留传统建筑风格、文化特色的同时,借鉴古法排水智慧,利用小地窨、小边沟、小花坛、小花园、小水罐开展雨水的蓄渗、截留、收集和利用,充分体现海绵理念。同时,持续加强“水润芜湖”研究,深度挖掘“水文化”,做好水文章,实施芜湖滨江特色文化体验主题公园、芜湖长江水上观光游览等项目,打造标志性文旅“滨江秀带”,推动滨江景点串珠成链。
 
绿色转型,打造生态名城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理念,也是芜湖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秉持的理念,尤其是在城市建设中有机融合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传统文化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优化城市建造与改造,致力营造舒适和谐空间。
 
坚持基础设施建设,谱写宜居华章。
 
十里江湾景观带
 
城市兴盛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芜湖“十四五”规划中要求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在城市交通建设中,进一步提高市区道路规划建设水平,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停车场及慢行系统等建设,形成快速便捷的内循环;在城市管网建设中,将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网体系,保障城市供水、排水以及燃气运输等安全,打造新型先进公共设施体系。同时,加强城市防洪体系建设和城市内涝治理,彻底解决好地下管网病损问题,坚持地上地下同步发力,加快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降低城市硬化覆盖率,充分发挥城市绿地、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功能,实现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禁渔执法船队
 
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是芜湖一直以来的追求。为此,芜湖围绕宜居、绿色城市的总体要求,持续探索多样化城市更新模式,打造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建设城市宜邻中心、口袋公园等公共工程,打造快捷方便的生活圈;在城市更新中落实海绵城市理念,营造更加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同时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需求和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推进绿色发展,绘就生态画卷。
 
生态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主题,芜湖正在快马加鞭推进水清、岸绿、天蓝、土净工作,全面融入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形成“一江碧水向东流”集中呈现、生态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芜湖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主城区“十四五”城市水环境巩固提升工作方案中,突出城市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以创造美好人居环境为目标,恢复河湖水系原生态,修复城市生态。同时,立足于芜湖织网连圩传统开发模式的历史文化,深入挖掘滨水空间生态优势,贯彻柔性治水理念,将江、河、湖有机串联起来,让更多的“水”在城市里绕一绕、停一停、流一流,塑造山水相间、精致繁华的城市风貌特色,充分诠释“有山有水有文化、大江大河大梦想”的城市气场。
 
引领数字改革,共建智慧家园。
 
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芜湖始终坚持打造“智能嵌入、场景应用”的创新空间单元,发展融合、赋能、便利的智慧化城市形态。芜湖的“水”融入了现代科技的加持,将“数字赋能、智慧决策”的理念融进雨水管理中,依靠物联网技术、数学模型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等一批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了城市排涝生命线智慧信息系统,可实时监测管网运行状态、智能评估运行风险,可基于排涝系统现实条件与气象预警预报,实现降雨排涝全过程模拟预警,并可根据模拟结果科学指导排涝调度工作的开展,将城市排涝安全牢牢掌握。智慧的“水”连同燃气、道路、桥梁等城市生命线安全要素一道综合实施,各类智慧数据统一接入城市大脑,构建起多部门共享的全市综合监测预警指挥系统,进而从根源上避免城市内涝积水现象的发生,共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日常生活工作出行便捷。在将来,更多智慧系统的加入,将支撑芜湖成为一座更安全、更高效、更智慧的美丽城市。
 
风吟天门八百里,雨润青山听潮声。芜湖,这座总是可以带给人们惊喜的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正和这座城市的人们一起,争分夺秒、埋头苦干,在这诗意的江南,在这美好的时代,奋力描绘全面现代化的芜湖画卷!
下一篇:

当好装配式建筑4.0排头兵,中建海龙科技山东基地迎来调研

上一篇:

提升生活品质,城市“更新”向上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