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垃圾分类并非现代人专属的社会行为,从古至今,垃圾分类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并随之变迁。
在古代,乱扔垃圾会受到剁手、脸上刺字、杖打六十大板等严酷刑罚,可见,现代社会的垃圾强制分类也并非横空而出。如今垃圾分类立法渐次在社会环境中深化普及,我们不妨对此前社会垃圾分类处理的概况作简单的追溯。
过去,人们的环保意识就非常强,并且有回收利用的想法古代的垃圾分类,更多是简单的归类,也就是统一设置垃圾堆放点。郑州市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高赞岭提到,今年3月,在郑州发掘的160座两汉时期的平民墓葬中,随葬的猪圈厕不禁让人叹服古人的智慧。猪圈厕,即猪圈和厕所合二为一,是东汉时期的典型厕所。猪圈厕分上、下两层,猪圈在下,为长方形,厕所在上,其右侧有台阶,古人由此可去二楼如厕。厕所内的便坑直通猪圈,猪可以直接取食人排泄的粪便,然后人再以猪粪肥田。
高赞岭表示,那时的人们已经对垃圾有了回收利用的想法,在一些遗址点,居住区周围会发掘出垃圾坑,用于专门收集生活垃圾。
从考古视角看,垃圾是复原当时生活状态的线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郜向平举例说,根据古代手工业作坊废弃垃圾的分布,可以推测不同工序的空间位置,进而可以探讨手工业生产组织等问题。
从垃圾“看”历史,这一研究方法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 当时,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考古学家威廉·拉什杰从学生的社会调查中认识到垃圾的重要性,于是建立并主持了“垃圾计划”,进行了一项有千余人次参加的、持续20多年的垃圾研究。
威廉·拉什杰认为,凡已发生的人类行为,其信息均包含在垃圾中,应被纳入研究之列。“垃圾计划”通过对实物资料的描述和分析,尝试对所得现象作出合理解释,垃圾研究纵贯历史,涵盖古今。
如今,社会环境错综复杂,垃圾的世界也变得难以把控,如何安放人类自身生产的垃圾是对当代人灵魂深处的追问。
当下,垃圾围城亟待突困,海洋生物受垃圾迫害,垃圾分类已垃圾分类已刻不容缓。
据统计,迄今为止,所有海龟物种,超过三分之二的海豹物种,三分之一的鲸鱼物种,四分之一的海鸟物种,都陷入被塑料缠绕的痛苦之中,它们或被幸运地解救,或被缠绕致死。
垃圾,无可辩驳地反映着人类究竟做过什么,如果再不行动起来,被垃圾缠绕的就是人类本身了。
相关阅读
在古代,谁在管扔垃圾这些事?
周朝:条狼氏——环卫工人和城管结合
周朝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专门处理垃圾的机构,据《周礼·秋官》记载:“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条”即洗涤的涤,“狼”就是纵横散乱之人或物。“条狼氏”的职责就是清除道路与驱避行人,相当于环卫工人与城管的结合。
唐朝:有了回收垃圾的职业唐朝开始出现专门回收垃 圾、处理粪便的人,有人还因此成了百万富翁。《太平广记》记载:“河东人裴明礼,善于理业,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以此家产巨万。”
宋朝:街道司——环卫工人“上线”
到了宋代,环卫工人“上线”,不仅拿月薪,还发制服。“街道司”是宋代专门设置的管理城市环境卫生的机构,可以招募500名“环卫工人”,月薪“钱二千,青衫子一领”,每天早晨负责打扫街道、收走生活垃圾等工作。
上一篇:垃圾分类,还有这么多“洋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