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 (记者 邱莎)“作为一名建设者,我们力争让建设的速度跑赢病毒传播的速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看到,武汉没有被按下暂停键,她的每一处都在倍速播放。”
王威,是中建装饰集团所属东方装饰公司的一名普通青年员工,致力于中建东方已有15年。参建过湖北省多个大型重要项目。
在这次疫情的笼罩下,武汉成了重灾区,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伢,他无法置之不理,第一想法就是“我应该为武汉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在中建东方党委的急召下,他毅然决然投身到武汉市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疫情医院的建设中。中建东方主要负责项目的内部装饰工程,这是接力工程建设的最后一棒。既是确保工程效果的最后一环,也是确保如期交付的重要环节。
1月29日下午13时,王威驱车赶赴雷神山医院项目马上投入到工作中。下午16时,突然接到上级要求:立即驰援湖北省人民医院防疫病房改造的任务。院方通知:30日下午17时就要收治发热病人。王威立即领工人赶往省人民医院。
到达现场后,他发现最大的困难是隔墙问题,隔墙是临时建的,而现场木门为成品的,尺寸不匹配。他赶紧组织团队把门框重新切割再组装。当时所处环境是:医护人员一边消毒,团队一边施工,终于在24小时内完成了所有门的安装工作。离开医院的同时,转运发热病人的救护车已经驶入了医院大门,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全程都没有合眼,整个人都处在高度紧张和专注的状态下,根本就没有困意。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样解决问题,保证按时保质地把任务完成。顺利交接以后,我晚上回到雷神山医院,只想好好睡一晚。”紧张了一个通宵的他,说出了自己小小的愿望。
调整一晚后,2月1日一早便开始在雷神山医院开始了样板间的尝试工作,他组织现场有经验的同事和工人现场研究讨论,并结合公司BIM技术团队运用三维模拟做出病房的整体效果,现场还采用了充电式机具,顺利完成了首个病房装饰样板房,为后续大面积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下午1:30又接到通知,紧急驰援火神山医院项目。王威经历的项目不少,而这个项目最大的不同在于时间就是生命,工期就是军令。
“王威是‘救火队长’!29日晚到30日下午在省人民医院防疫病房改造项目突击了一个通宵,两天一夜呀!今日再战火神山,怕是又得要一个通宵!”项目总指挥彭中飞心疼地评价道。
这个施工节奏非常快,各种车辆和设备都在快速运转,参建的管理人员为了能提高工作效率,走路都是小跑着。由于戴着口罩,协调工作又非常多,几乎大家的嗓子都是哑的。
在火神山医院建设中,王威主要参与了驰援抢工,带领工人完成了室内隔墙板、吊顶天花、成套门的安装工作,全力跑好最后一棒。
这个项目的交付时间全国人民都知道。当他们到达项目后,一脚踏进比脚踝还深的泥地中,立即带领班组长到达工作区域进行实地查看。大家一起搬运材料,随即开展紧张施工,分秒必争,放弃休息,日均行走3800步。
通过一夜的奋战,2日凌晨6点,他们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保证了火神山医院成功交付。回到雷神山医院后,他又参加了两个夜间现场管理工作。项目上确实非常忙,基本上没有时间和老婆孩子们通话,只有每天晚上空闲时给家里打电话报个平安。
援建这两所医院,能够为“白衣天使”建设抗击疫情的战场,为患者提供治疗康复的场所。想到患者可以及时转过来接受科学专业的治疗,他感觉自己为武汉和国家做出了贡献。
2月6日,雷神山医院由武汉市城建和卫健部门进行验收,并开始逐步移交。
因为前三场硬仗打得漂亮,随即他又被领导点名派往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抢攻缓冲区去了,一忙就是一宿,时间紧凑,任务繁重的节奏,让他来不及半点喘息。王威是项目团队中唯一一个参加了省人民医院防疫病房改造、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武东院区项目等五个疫病医院项目。每次家人打来电话询问,他总会说自己就在雷神山,怕他们知道自己一下经历了五个项目就更担心了。
同事称他为“抗体”、战“疫”先锋,他说自己其实“不敢当”,因为这些都微不足道。“我武汉伢,这是每个武汉人都应该做的。想起在省人民医院项目施工期间,看到那些义无反顾、远道而来支援的医生,非常感动。他们才是先锋,更应该感谢他们。我只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帮助到大家。”王威说。
待建设完成后,王威表示将按要求进行隔离观察,虽然仍然无法回家,但是可以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和女儿们视频聊聊天,给她们讲讲爸爸在建筑这个战场抗击疫情、守护武汉的故事。
在这个项目上,中建装饰有许许多多王威这样的“抗疫战士”,他们叫红细胞突击队,他们挺身而出不是因为勇敢,而是因为责任,更是因为爱,爱这个城市、爱这个家园、爱我们的家人。爱,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