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记者 邱莎 通讯员 李建国)在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他带领一支由14人组成的突击队,4天完成医技楼机电安装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个人就是中建三局一公司安装公司雷神山医院医技楼突击队的副指挥长胡邦灵。
紧盯设计,5天接打1000余通电话
1月26日,随着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中建三局一公司安装公司紧急受命火速参建雷神山医院,接到指令后的胡邦灵没有迟疑,当晚就赶到了现场。“我是党员,又是央企建筑人,我不上谁上?”胡邦灵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雷神山医院医技楼有13栋单体,涉及给排水、消防、供配电、照明与监控、通风空调、通信弱电等近10项系统,施工分包单位多达20余个,完成这样一个“大家伙”的机电安装,一般至少需要半年,可留给胡邦灵的时间只有4天。
综合考虑作业面分散、参建方众多等种种困难,分公司火速成立医技楼突击队,胡邦灵受命担任副指挥长,全面负责施工组织协调。作为第一批参战队员,胡邦灵刚到岗时,医技楼尚是一片空地,处于“真空状态”。考虑到时间紧迫,胡邦灵决定提前着手对接设计事宜。
彼时,疫情蔓延迅速,媒体通报的每日确诊人数都在倍数增长,并且天气阴雨绵绵、交通管制严重。胡邦灵每天固定两次跋涉40公里,前往设计院沟通设计事宜,并随时电话就要点进行沟通。1月30日凌晨2时,医技楼设计图纸新鲜出炉。“那五天,每天200多个电话,打得耳根发烫、脑袋发胀,但是值得。”胡邦灵笑着说。
全力招采,两天跑遍武汉城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小股突击队作战,必须先把“粮草弹药”备足。可想在短时间内招采到一座6000余平方米医技楼所需的机电安装材料,谈何容易。
时间步步紧逼,眼看着离2月3日进场时间越来越近,物资设备负责人薛新华却一筹莫展:“许多材料搞不到,进入现场后,200多名工人就得一直等着,进度就没法推进。”于是,胡邦灵开始帮助薛新华开展招采工作。“新华,你先尽力准备,剩下的缺口我来想办法。”胡邦灵给薛新华打气。
就这样,他们与时间赛跑,薛新华一边与项目现场物资部对接,将能够招采到的材料先全部下单,火速运往雷神山医院;针对存在缺口的材料,胡邦灵就开车到武汉各大厂家四处搜罗,尽管吃了很多“闭门羹”,但也成功进入了许多厂家的“阵营”,打入了他们的内部工作群,通过与群内许多外地厂家联系,收获了不少“稀货”。就这样,成功补齐了缺口。
两天两夜,胡邦灵几乎跑遍了整个武汉,出入30多个厂家,线上线下说了数不尽的好话,最终才完成了5万余米电线电缆,30余台配电箱,10余台辅热箱,21台风机、21台消声器、300多个风口风阀的招采工作。
周密部署,用脑子“拼命”
尽管项目建设内容复杂、工期紧张,突击队没有时间迟疑,刚进场就得“刺刀见红”。但胡邦灵深知,“拼命”也要用脑子拼,必须做好详细施工部署,才能在全力攻坚时事半功倍。
进场之初,胡邦灵首先明确每一位突击队员工作职责,同时倒排工期,将每人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量列好计划,严格执行。看似抢得不能再抢的项目,被他安排部署得井井有条,按照院方建设要求,高质量稳步推进。
医技楼有3000平方米的风管需要进行安装,设计初定的风管安装方式是PE管热熔连接,这种管道十分笨重,在医技楼无法使用吊车进行管道吊装情况下,安装的效率极低,并且项目将无法进行穿插施工,因为一旦PE管热熔成型将很难再进行改变,许多工序将不好施展。
为了提高效率,胡邦灵积极与设计院对接,陈明利弊,建议采用矩形镀锌钢板风管连接代替PE管热熔连接,在他的一再坚持下,设计院考虑到两者效力相同,最终同意了这一做法。针对管线分布密集、施工难度大的部位,胡邦灵又积极牵头联系设计人员进行BIM深化设计,确保一次成型,避免返工。
经过4天4夜持久攻坚,最终医技楼在验收时一次性通过,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利。医院验收方紧紧握着胡邦灵的手说:“还好有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