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邱莎 通讯员 王高 栾真 张飞)“河道出现险情,请即刻集结,立马出发!”一声令下,105名防汛抢险队员火速抵达黄孝河“决堤口”,18台工程机械有序穿插,短短70分钟成功化解重大项目工程险情……6月4日,武汉最大水务环保工程黄孝河-机场河项目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防汛应急演练,实战模拟武汉暴雨下城市河道决堤场景,拉开了6月安全生产月序幕。
6月4日,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PPP项目举行2020年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暨强履约保目标誓师动员大会 栾真 摄
位于武汉市江岸区的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PPP项目是湖北省首个入选全球基础设施中心(GIH)项目库的项目,也是生态环境部重点督查项目,建成后将解决黄孝河-机场河旱天截污不彻底,雨天合流制溢污染等问题,致力于把黄孝河-机场河打造成为武汉市的绿色廊道、生态廊道和文化廊道。
启动仪式上,中建三局黄孝河-机场河项目指挥长朱飞龙告诉记者,据今年气象研究数据显示,武汉今年可能会出现大汛大险,而城市内涝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顽疾,将安全生产月启动活动的主会场设置在常青公园CSO子项目是有深意的,目的就是打破城市下雨看海的怪圈。该项目的常青CSO调蓄池占地超过2个足球场,最深处达14米,一旦发生汛情,10万方容量可以快速收集雨水,减少城市看海的概率。
为保项目平稳度汛,项目105人积极开展防汛演练 栾真 摄
在黄孝河-机场河PPP项目中,与常青公园CSO调蓄池同类型的“地下水库”共有3个,总库容达45万立方米,整体规模位居华中第一。在工艺设计上,此类“地下水库”除雨水收集与调洪功能外,还兼具高效沉淀的预处理能力。“雨水进入调蓄池之前,大颗粒垃圾会经过格栅过滤,入池之后泥沙还将分级沉淀处理,最终溢流入河的是清水。”朱飞龙介绍,黄孝河CSO+机场河CSO对雨水的处理能力可达10立方米/秒,整体处理效率位居全国第一。
据常青公园CSO项目负责人吴华波介绍,“地下水库”主要有三大功能,在暴雨天气,雨水调蓄能快速收集过载的雨水,防止城市内涝;在旱天时,“地下水库”存储的水源能对河流补水,确保避免河流干枯、河床裸露,减少蚊虫滋生与恶臭现象,使旱河、死河得到有效疏浚,实现“水清、岸绿、景美”,其“上公园+下水库”全地下式设计可以极大节省城市空间,美化市容市貌。
启动仪式上,为青年突击队举行授旗仪式 栾真 摄
疫情爆发初期,作为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先遣队”,黄孝河-机场河项目90%以上管理人员先后参与医院设计、施工、运维、结算工作,累计平整场地3.4万平方米,8天时间内在火神山、雷神山分别建成800吨/日与1200吨/日的污水处理厂,确保污水“一滴不漏”,彻底隔绝医疗、生活废水对周边水体及城市管网的污染。
复工复产后,项目团队又马不停蹄投入项目建设。自3月21日复工以来,黄孝河-机场河项目坚持防疫措施“五个到位”,实现防疫常态化、规范化、智慧化,持续监控防疫物资储备情况,对办公作业环境进行全方位消杀,落实劳务工人实名制管理制度,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全力跑出复工“加速度”。
6月3日,常青公园CSO调蓄池子项目建设现场 王高 摄
作为武汉市最大的水务环保工程,黄孝河-机场河PPP项目建成后,预计将造福周边300万群众,再现“百年黄孝河、十里再流芳”的盛景,为武汉人民极大地拓展幸福空间。在此次安全生产月启动会上,项目还立下了 “目标不变、产值不变”的军令状,同比去年新增劳务工人岗位超过300个,同步扩大建材及设备来源,通过加大“人、材、机”投入,全面激发生产潜能,目前日均产值已近500万元,复工70余天,累计创造产值超3亿元,为武汉市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