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是第19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如何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记者了解到,上海各行各业正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建筑工地到公共交通,安全生产有科技手段助力;从石化企业到电力保障,安全生产离不开劳动者辛勤努力。
建筑工地:模拟体验危险情况
安全生产月期间,上海奉贤人工耳蜗生产基地二期项目的建筑工人分批次来到工地体验馆,通过虚拟体验,加强安全意识,并学习应对紧急情况的办法。防坠体验、安全帽撞击体验、急救体验、消防体验、综合用电体验……施工现场常见的危险行为和事故类型被具象化。
“通过亲身体验模拟的不规范系安全带导致的高处坠落,切身体会到了正确使用安全带的重要性,更加理解了安全带就是救命带。”项目工人赵忠国说。
该项目安全负责人中建三局三公司华东分公司陈纲表示,除了虚拟体验,工地还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宣传和教育,通过观看《防线》等事故警示片,让大家树立敬畏意识,做到安全警钟长鸣。此外,还有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对临时用电、机械设备、消防安全等隐患进行排摸。
公共交通:明确规范公交车车速
“十次事故九次快”。据上海久事公交集团的大数据分析,超七成的安全事故发生时,公交车时速超过40公里,而30公里时速是道路伤人事故伤害程度的“分水岭”。
为保障市民乘客安全出行,上海久事公交集团对公交车车速予以明确规范:营运车辆在市内道路行驶最高车速不得超过50公里/小时;车辆途经路口(含人行横道)时,车速不得超过30公里/小时;车辆进出公交站点区域30米范围内车速不得超过15公里/小时。
今年5月底,一辆1217路公交车营运至茅台路水城路口左转后直行50米处,突遇一名幼童闯入机动车道,且距离车头仅5米左右,因为驾驶员行驶时严格遵守“不同路段的限定车速”执行标准,事发时车速仅为29公里/小时,并及时采取有效制动措施,从而避免了一起重大行车事故的发生。
此外,安全行车警示地图、驾驶员安全头枕、“一程一签”电子信息屏等科技化手段,也被运用在行车安全教育中,帮助15000多名公交驾驶员提升安全意识。
石化企业:互相监督从严考核
对于石化企业来说,受限空间、高处作业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中石化上海高桥石化通过固化“定点+流动”监管方式、严格考核承包商、统计分析安全监管人员业绩等措施来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高桥石化安环部颜正荣来说,在3号催化装置气压机房查看脚手架搭建情况,就是他的“定点”任务。“现在装置刚正常开工,还有一些零星施工作业,安全不能有一刻放松。”说起上个月的检修,颜正荣讲出了一套监管方法,“对现场施工的监管靠我们还不够,现场作业人员要互相监管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他举例说,在检修中查出一个脚手架搭建不规范,这不仅要处罚搭建的承包商,还要教育使用脚手架的施工人员,发现不规范要及时提出,不能继续使用。这样就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安全监管“链条”。
不仅如此,高桥石化还不断强化自身安全监管管理,通过对安全监管人员业绩的统计分析,进行对比排序,有效加大安全监管力度。高桥石化安全督查大队朱仲奎每周三都会通报安全监管人员业绩:“对监管人员的履职情况,我们都要进行统计、分析、通报、考核,对不合格的要进行淘汰。”
电力保障:检修备战用电高峰
一年一度的电力迎峰度夏即将到来,电力部门也进入到紧张的备战状态。
来自国网上海检修公司的4位输电运检人员身着银色等电位带电作业屏蔽服,登上上海奉贤南桥地区50米高的500千伏南新5195铁塔。伴随着“嗞嗞”的放电声,带电作业人员陈晓春和毛轶凡先后在两位塔上配合人员的协助下,通过软梯直接进入等电位工作区,并骑坐在导线上开始作业。地面工作人员则将备品备件通过滑轮传送至高空。陈晓春与毛轶凡互相配合,熟练地更换了损坏的均压环,并对导线上松动的U型螺母进行了紧固,30分钟后设备隐患得以消除。
今年以来,国网上海电力实现了220千伏及以上主电网设备“零跳闸”的安全成果。国网上海电力前阶段已累计完成主网设备检修任务1200余项,发现并消除设备重要缺陷267条。此次500千伏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顺利完成也意味着上海电网今年的迎峰度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记者王辰阳 王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