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工程

技术速览丨低成本、高性能喷涂硬泡聚氨酯屋面复合保温防水构造

发布时间:2022-05-30 13:35 来源:

核心摘要:屋面渗漏问题是目前房地产及建筑工程质量的通病,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一、技术背景
 
屋面渗漏问题是目前房地产及建筑工程质量的通病,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喷涂硬泡聚氨酯屋面复合保温防水构造是在原喷涂硬泡聚氨酯屋面保温防水一体化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根据高分子材料基础理论和我国屋面防水工程实际情况而创新性提出的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新型屋面保温防水构造。
 
二、技术概况
 
(一)构造组成
 
该构造是主要是以异氰酸酯、多元醇为原料,采用专用设备在屋面连续喷涂后形成无接缝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后再与防水涂料、保温材料、反粘防水材料、保护层等及其它构造层材料组合而成的屋面保温防水构造。
 
 
喷涂硬泡聚氨酯屋面复合保温防水构造示意图
 
图中的“1”为屋面基层;“2”为小厚度的喷涂硬泡聚氨酯;“3”为防水涂料;“4”为保温材料;“5”为反粘防水层;“6”为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兼找坡层;“7”为面层。
 
(二)构造特点
 
1、采用小厚度的高密度喷涂硬泡聚氨酯,如最小喷涂厚度10mm;
 
2、选用与喷涂硬泡聚氨酯表面相容的防水涂料,如丙烯酸防水涂料;
 
3、选用低成本的其它保温材料,如XPS保温板;
 
4、创新提出屋面保护层的反粘防水层设计。
 
(三)与原一体化构造的差异性
 
下列两幅示意图均摘自于住建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国家标准《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4-2017中的内容。
 

 
喷涂Ⅱ型硬泡聚氨酯屋面保温防水一体化构造示意图
 
喷涂Ⅲ型硬泡聚氨酯屋面保温防水一体化构造示意图

 
本构造与上述国家标准中所阐述的技术方案的主要差异:
 
1.没有找平层设计;
 
2.相容性防水涂料是应用的基础条件;
 
3.喷涂硬泡聚氨酯的设计厚度较薄;
 
4.屋面存在其它保温材料;
 
5.增加了反粘防水层的设计。
 
(四)理论依据
 
1.根据高分子材料降解理论和国内外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以及工程应用实践情况来看,喷涂硬泡聚氨酯长期遇水可能会出现水解反应,材料性能会出现下降。因此,本技术方案将防水涂料作为喷涂硬泡聚氨酯的表面保护材料,以阻止其与水(水蒸气)的接触。
 
2.大厚度喷涂硬泡聚氨酯固化成型后刚性特征明显,在屋面应用时极易导致周边结合处开裂,从而导致防水功能的失效。因此,本技术方案采用小厚度(例如10mm)的减薄应用,既降低了喷涂硬泡聚氨酯的材料成本和材料的刚性,也降低了剪切力等各种屋面应力对喷涂硬泡聚氨酯与基层粘接的破坏性。
 
3.发挥了丁基橡胶类和橡胶沥青类自粘防水卷材与后浇混凝土优良的结合性能和不串水性能,阻止了雨水向保温层的渗透。
 
三、技术综述
 
(一)技术特点
 
本技术方案独创的3道层间防水设计,可靠性、容错性高,具有施工快捷、省50%以上工期、喷涂聚氨酯结构自找平且能与基层满粘及耐久性好的技术特点。
 
(二)推广价值
 
本技术方案已得到中国聚氨酯行业龙头企业和湖北部分品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高度认可,成本造价与传统屋面防水系统基本一致,在中国建筑与房地产市场具有极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四、发明人简介
 
 
李建新 男、在职法学本科学历;拥有技术员、工业助理经济师和房地产经济师职称;现为湖北亿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北省房地产业协会副秘书长(兼);

1985年9月就读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校有机建筑材料(工程塑料)专业、1990年7月毕业分配至原武汉油毡厂并参与了我国从奥地利引进设备和技术生产的第一代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试制生产工作;

2021年5月起,为解决房地产项目渗漏问题,开始自学并研究建筑防水技术,现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5项喷涂硬泡聚氨酯在建筑防水和保温领域的应用专利和3项其它建筑防水材料的应用专利。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