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工程

交通强国建设有力推进

发布时间:2024-12-25 08:3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摘要: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与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吻合,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16.3亿吨,同比增长3.3%,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490.9亿人次,保持快速增长。

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与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吻合,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16.3亿吨,同比增长3.3%,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490.9亿人次,保持快速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交通强国建设取得良好开局。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运输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的保障能力不断提高。目前我国交通强国指数在全球主要国家中居第6位,比2012年上升3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

 

今年是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第五年。5年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有力推动了交通运输综合实力跨越式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已突破600万公里,“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基本成型,覆盖全国超过80%的县(市、区),服务全国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交通运输在“大”的基础上向“强”迈进了一大步、在“有”的基础上向“好”迈进了一大步。

 

也要看到,交通运输产业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稳定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压力较大,与相关产业协同融合尚需深化,全产业链支撑能力仍需提升,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任重道远,科技创新能力、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要紧抓关键,多方面施策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优化产业政策。在重大项目方面,要通过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交通运输装备智能化、绿色化和高效化转型升级。在税收优惠方面,通过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进一步消除重复征税,增加交通运输行业进项税抵扣,合理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加大对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园区的支持力度,优化交通运输网络布局。在监管调控方面,建立健全市场准入、退出和监管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加强对交通产业发展的动态监测和评估,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供给情况,合理调控产业发展规模和速度。

 

企业创新驱动。交通运输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建立技术研发平台和协同创新平台,加快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打破单一产业界限,促进产业间的联动发展,引导运输企业与现代农业、现代物流、邮政快递、商贸流通企业无缝衔接,优化仓储、加工、运输、配送等一体化物流服务流程,打造全链条、立体式交通物流体系,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互联网+”运输服务体系,鼓励运输企业依托或打造跨地域、跨方式的互联网综合出行平台,为公众出行提供交通导航、网上购票、网络约租、智能停车、电子支付等智慧出行服务。进一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化运输流程,通过数据分析预测运输需求,智能调度车辆,减少空驶率,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货物追踪,提高运输安全与服务保障能力。

 

强化绿色发展。绿色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基本底色。加快基础设施绿色转型,将生态环保理念及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导向和目标要求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积极打造绿色公路,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合理避让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大力发展新能源与清洁能源,积极探索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交通领域的直接应用,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船舶,加快充电站(桩)、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广泛、便捷高效的新能源补给网络。加快老旧车辆和船舶淘汰更新,提高营运车辆能耗限值准入标准,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及沿海内河船舶电气化改造,降低交通运输的碳排放强度。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