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10月11日,中建新疆建工西南公司承建的国家交通重点工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互联互通的“关键动脉”——成南高速LJ6标二分部顺利实现右幅主线通车,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向2025年年底全线通车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10月11日,中建新疆建工西南公司承建的国家交通重点工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互联互通的“关键动脉”——成南高速LJ6标二分部顺利实现右幅主线通车,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向2025年年底全线通车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攻坚克难,彰显“建工速度”
此次通车的右幅主线全长19公里,横跨遂宁市船山区、大英县两个行政区,覆盖3个乡镇12个村,途经涪江、郪江两条河流,沿线地质复杂、跨线施工密集,保通压力大、技术难度高。加之工期紧张、雨季漫长、夏季持续高温以及桥梁深水桩基、高空作业等施工难题,项目建设难度陡增。
为破局攻坚,项目团队采取“分段施工+临时通道”组织模式,确保桥梁架设与路基施工有序衔接。在涪江特大桥建设中,团队优化施工组织,攻克深水基础和高精度合龙等技术难点,最终实现主桥顺利合龙。通过科学部署与昼夜攻坚,项目如期达成右幅主线通车节点,其中桂花枢纽联合攻坚阶段更是创下“28天昼夜施工、人歇机不停”纪录,展现了高效的“建工速度”。
科技赋能,筑牢技术支撑
项目以“数字化、装配化、智能化”为核心,打造科技创新驱动施工的样板工程。面对19公里复杂路段与多桥梁的施工挑战,项目运用BIM技术建立全生命周期模型,对涪江特大桥合龙过程、桂花枢纽导改方案等进行全过程模拟,将关键工序误差控制在厘米级,有效指导现场施工。在桥梁桩基施工中,采用旋挖钻工艺替代传统冲击钻,在提升成桩质量的同时,显著减少泥浆污染,实现了绿色高效施工;墩身施工全面采用翻模技术,确保混凝土外观平整、结构密实,节约模板资源。
全面推广预制装配技术,有效缩短工期、减少建筑垃圾。此外,无人机巡检系统、梁场智能喷淋系统等智能装备,极大提升了工程监测精度与现场管理效率。通过系统性的技术攻坚,项目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安全管控,织密“防护网络”
项目以“双重预防”机制为核心,构建全流程、无死角的安全管控体系。针对跨线施工、高空作业等重大风险工序,编制专项方案54份,严格执行旁站监督制度,监督覆盖率达100%。在涪江特大桥深水桩基等关键节点,项目配备专职安全员全程值守,引入塔吊防碰撞系统与高支模监测系统,实现预警响应率100%,有效防范结构变形与设备碰撞风险。
项目积极培育特色安全文化,常态化开展“行为安全之星”评选,累计表彰288人次,营造“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浓厚氛围。先后开展安全教育培训50次、应急演练3次,排查治理隐患432条,整改率100%,以“红色安全防线”保障工程优质履约。
党建领航,激活“红色引擎”
项目党支部创新实施“党建+”融合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施工生产同频共振。
在涪江特大桥桩基攻坚关键期,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骨干带头扎根一线,反复优化施工参数,成功攻克深水桩基成孔难题;面对桂花枢纽导改任务,联合高速交警、路政部门及中建基础等单位成立“攻坚突击队”,跨部门协同推进施工,确保交通导改有序衔接。通过“党建+”模式,破解技术难题2项,获政府、业主等各方表扬信8封;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慰问29场次,党建联建活动18场次,为项目攻坚克难注入“红色动力源”。
接下来,项目团队将以此次右幅通车为新起点,持续优化施工方案、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全力推进左幅主线及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全线通车目标圆满实现,为完善国家路网结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