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贵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

2021-09-26 14:06:12来源:中华建设网   
核心摘要:日前,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州省在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即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体系)的基础上,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做深做实各项工作,推动实现了“五个转变”。
贵州省是全国搬迁规模最大、城镇化安置比例最高的省份,“十三五”期间,该省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9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57.8万人,城镇化集中安置183万人,建成住房46.5万套,整体搬迁自然村寨10290个。
 
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有效巩固搬迁脱贫成果,建立了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易地扶贫搬迁高质量发展监测机制、就业动态监测机制,加强对搬迁群众、搬迁家庭特别是搬迁劳动力的动态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帮扶,确保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实现了“稳得住、有业就、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日前,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州省在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即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体系)的基础上,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做深做实各项工作,推动实现了“五个转变”。
 
推动就业产业由保脱贫向全面提质增效转变。在就业方面,紧紧围绕稳岗就业这个关键,省生态移民局会同省人社厅、省投资促进局、省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和地方政府,开展搬迁劳动力就业专项帮扶、招商引资等行动,采取加大劳务输出、劳动力就业跟踪监测、就业培训、专项帮扶留守搬迁劳动力、引进适合搬迁群众特点的企业等措施,千方百计做好稳岗就业工作。截至8月31日,全省有劳动力搬迁家庭就业率为93.07%,实现了有劳动力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的目标。
 
在产业发展方面,统筹黔粤东西部协作、各级财政和金融信贷资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产业园区、建立就业帮扶车间,着力补齐安置区产业发展短板,切实增强安置区自我发展能力,带动群众就业增收。至8月底,全省安置点周边有各类企业2446个,各地布局的产业与群众需求更加紧密,推进措施更加有效,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推动公共服务由保基本向全面提档升级转变。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安置区教育医疗文化事业不断发展,让搬迁群众享受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在“十三五”时期全省新建、改扩建配套学校669所、医疗机构440所的基础上,今年发布了《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目前,各地基本公共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
 
推动社区治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把安置社区作为平安贵州建设的重要阵地,推动搬迁群众融入新社区、适应新生活,着力解决搬迁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各地积极探索创新,采取建机制、强管理、提服务、网格化等措施,把社区治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积累了黔西南州新市民计划、六盘水市“两个社区”、毕节市“党建+积分”等管理经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推动文化服务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积极推动宣传、文化等部门统筹联动,在安置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活动,组建群众演出团队、健身团队、电影放映队等文化志愿队伍,增强社区互动和交流,搬迁群众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明显提升。今年以来,各地已组织开展文艺活动、感恩教育、普法教育、市民意识教育等共3.4万余场次,搬迁群众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推动基层党建由抓覆盖向全面引领转变。坚持安置点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各地安置区已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同时各地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就业组织、产业发展、社区治理、社会融入等全过程,党在安置区的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
 
下一篇:

多地官宣支持住房“以旧换新”,协同落实是关键

上一篇:

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质量月”现场会在深圳召开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