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城市

从“城”起笔,以“圈”为翼——探析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路径

发布时间:2025-05-14 15:42 来源:新浪新闻

核心摘要:今年立春刚过,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长春,明确提出“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注重同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协同联动,形成融合发展的格局”。

今年立春刚过,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长春,明确提出“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注重同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协同联动,形成融合发展的格局”。

 

殷殷嘱托,为吉林指明了发展的时代命题。吉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在长春、吉林、辽源、四平四座城市调研,每一步都踩在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思路的关键节点上。

 

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这一关键落子,不是简单的城市扩张,也不是单一的产业升级。从国家战略支点的谋篇布局,到万亿级产业集群的聚变升级,再到“硬连通”与“软连接”的制度破壁,这座东北老工业基地正以“城—圈—群”的梯度演进,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范式,以突破性思维重构东北经济地理版图。

 

从“一座城”到“一个圈”,战略下的空间重构与协同突破

 

自《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于2021年发布以来,国家政策密集布局,将长春推向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会点。

 

作为“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核心节点,长春的区位价值被赋予全新使命——它不仅是连接东北亚五国的经济纽带,更是中国向北开放、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的战略门户。这让长春从传统工业城市跃升为国家开放战略的前沿阵地,其一举一动都与东北振兴乃至国家发展大局紧密相连。

 

长春的区位优势,为打造现代化都市圈提供了巨大空间:龙嘉国际机场T3航站楼年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米”字形高铁网将长春至沈阳、哈尔滨通行时间压缩至1.5小时。以长春为中心200公里半径内,集聚全省70%人口和经济总量,形成天然经济辐射圈。

 

“圈”内,以空间优势为基础,打通交通节点,能够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合理利用,进而带动吉林省全域协同发展。“圈”外,通过哈长、沈长都市圈的联动建设,则可重塑东北城市群功能网络,有效改善东北城市群离散化的格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丁一兵指出,长春都市圈建设将打破东北城市群离散化格局,通过哈长、沈长都市圈联动,重塑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创新生态,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金钥匙”。

 

 从“产业链”到“大集群”,多城创新“共同体”的转型实践

 

在万亿级产业目标驱动下,长春正推动产业形态从传统“产业链”向现代“大集群”跃升。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落成,30公里半径内集聚超百家供应商,形成年产值超千亿的新能源汽车生态圈。光电信息产业以“长春光谷”为核,长光卫星等企业引领卫星研发制造,预计新增产值500亿元。冰雪经济展现集群威力:2024-2025雪季全省接待游客1.7亿人次,北大湖、松花湖两大度假区滑雪人次双破百万。

 

吉林的科教大省地位由来已久,并在长春形成了集聚效应。随着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进而颠覆科技创新力量不均衡的格局,完成“破壁”。这将为长春都市圈带来更强烈的“现代化”色彩。

 

由此,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将大幅加速吉林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进程。未来“圈”内的产业支撑,除汽车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这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之外,还将在智能网联汽车、卫星应用、智慧城市方面发力,构筑全新的“创新共同体”。

 

吉林财经大学副校长祝国平强调,都市圈需构建差异化产业格局:长春主攻整车制造与核心技术,吉林、四平发展零部件配套;整合旅游产业资源,打造联合文旅品牌,着力在科技农业、质量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上求突破,联合打造“都市圈农产品公用品牌”。

 

从“硬连通”到“软建设”,协同机制与共享格局的破壁重构

 

都市圈建设不仅是经济命题,更是治理能力的考验。

 

政策不同步、优质资源分布尚不均衡、中心城市对周边优质资源“虹吸效应”过于明显……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仍有不少“硬骨头”待啃。当前,长春与周边城市在交通效率、公共服务、收入水平等方面仍存差异,需通过“硬连通”与“软建设”打破藩篱。

 

一体化、同城化、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准确定位城市功能、集聚产业优势、合理布局落位项目……省委、省政府对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规划部署具体入微,力求建立利益分享与分配协同机制,激励城市间深度合作。

 

如今,都市圈已展开从设施连通到服务共享的生态重塑——

 

“十五五”期间,吉林将构建主要线路时速350公里、局部线路时速400公里的高铁网;长春都市圈西环高速项目路基工程已完成90%,“小时通勤圈”加速成型;依托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兴隆综合保税区、长春铁路综合货场,建设长春航空港、内陆港,打造面向东北亚的综合交通枢纽。

 

长春市联合吉林市创新推出“长吉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依托吉林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两地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域通办,解决两地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多头跑、多次跑”问题,79个事项纳入首批通办清单。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区域与城市经济创新工程首席专家蔡之兵认为,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要素和资源市场统一、商品和服务市场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是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未来构建区域市场一体化格局、建设长春现代都市圈的应有之义。

 

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正以系统思维破解东北振兴深层命题。以城带圈、以圈兴域的实践,不仅关乎吉林振兴的未来,更承载着优化东北经济版图、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发展路径的时代使命。这场以制度创新打破行政边界、以产业集群重塑经济版图、以公共服务共享书写民生的深刻变革,将为世界带来一个辐射东北亚的全新活力增长极。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