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近期,吉大港-考克斯巴扎铁路项目入选联合国“2025全球可持续交通最佳实践案例集”,这一消息让东方雨虹的名字再次受到关注。作为这条铁路的核心材料供应商,东方雨虹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专业的土工材料。
中华建设网讯 (通讯员 王琳琳)近期,吉大港-考克斯巴扎铁路项目入选联合国“2025全球可持续交通最佳实践案例集”,这一消息让东方雨虹的名字再次受到关注。作为这条铁路的核心材料供应商,东方雨虹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专业的土工材料。
据了解,全球可持续交通最佳实践案例集发布活动,由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与知识中心(GSTIKC)和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UNDESA)联合主办。入选的案例展示了全球交通领域里有创新性、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项目、工程和技术,充分体现了可持续交通体系“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价值,也展现了交通与全球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协同性。
这不仅是南亚地区这条铁路的荣誉,更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中与世界“同频共振”。东方雨虹把看似普通的基础建材,变成了支撑可持续未来的坚实根基。
以核心技术回应全球ESG的紧迫议题
东方雨虹能与可持续发展“同频”,首先是因为其核心技术精准应对了全球面临的紧迫问题。比如旗下孚达公司用CO₂作为发泡剂原料,生产高性能环保型XPS板,直接消耗二氧化碳。这种环保型发泡剂和阻燃剂技术体系,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有很大环境效益,2017年还获得了联合国“为保护臭氧做出宝贵贡献和努力”的荣誉证书。东方雨虹还和联合国能源署、德国被动房研究所、中国建研院等顶尖机构保持着良好合作,建立了国内首个“HEEC近零能耗建筑智慧平台”,为被动房建设提供助力。2025年,近零VOC无溶剂防水涂料入选亚欧经济带推荐目录,针对空气污染和健康人居环境问题发挥作用。
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关注着人类共同的环境关切——从保护臭氧层到实现碳中和,从研发绿色建材到建设韧性基建。东方雨虹以技术创新为纽带,让中国的绿色方案融入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中。
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际化的基本准则
除了科研技术朝着绿色方向发展,东方雨虹还将可持续发展融入企业发展的内核。2024年,正式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承诺遵循人权、劳工、环境及反腐败十项原则,并定期披露进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东方雨虹的履责之路从单一项目获得认可,走向了建立透明、可衡量、符合国际标准的责任治理体系,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建材企业对可持续商业伦理的坚定追求。
从更深层次来看,东方雨虹在全球的ESG实践,为中国建材企业走向世界指明了一条新路径:从“产品出海”到“价值共振”。中国建材企业的全球化,不再只依靠成本与规模优势,还能在环境责任、社会贡献、治理伦理等深层方面,与世界建立互信和认同。
通过本地化实践实现全球价值共鸣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不同,这就要求外来企业将自身文化和理念与当地深度融合。东方雨虹坚持把可持续理念融入项目落地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与当地发展的“同频”。
在吉大港-考克斯巴扎铁路项目中,东方雨虹提供了适合当地工程建设需要的高性能土工材料。而在坦桑尼亚跨海大桥建设中,技术团队考虑到坦桑尼亚临近赤道,常年高温多雨,定制了专属方案。大桥建成后,当地居民告别了完全依靠人工摆渡的出行方式。
这种从技术输出到能力共建、从环境保护到社区关怀的深度本地化实践,让东方雨虹的全球可持续承诺变成了项目所在国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真正实现了中国绿色智慧与当地发展需求的契合,为全球可持续基建项目树立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好榜样。
当多哈的列车在东方雨虹守护的轨道上行驶,它承载的不只是乘客与货物,还有中国企业用责任与创新描绘的未来图景。东方雨虹的“同频”之路表明:只有把自身发展融入人类文明进程,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的每一步才能更有力量。这同频的声音,是中国企业走向卓越和世界迈向可持续未来的共同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