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城市

关于城建档案管理效能提升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5-08-11 09:55 来源:

核心摘要:在新型城镇化率已突破65%(2024年统计数据)的新形势下,城建档案作为记录城市发展历程的“DNA图谱”,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规划的科学性、灾害防控的有效性以及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基于《“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指导精神,我们深入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城建档案管理的创新路径。

【导语】在新型城镇化率已突破65%(2024年统计数据)的新形势下,城建档案作为记录城市发展历程的DNA图谱,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规划的科学性、灾害防控的有效性以及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基于《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指导精神,我们深入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城建档案管理的创新路径。

一、城建档案管理主要问题

(一)资源分散困境

1、协调机制矛盾。以某省会城市2019-2023年旧城改造项目为例,调研发现37%的地下管线档案存在双套制保管现象,即产权单位与城建档案馆同时保存相同档案。这种重复存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暴露出档案管理体系的协调机制缺失。

2、数据协同障碍由于部门间信息系统互不兼容,跨部门档案调阅需经历纸质申请、人工核验、实体交接等繁琐流程。住建部2024年专项调研显示,此类调阅平均耗时达8.5个工作日,严重制约城市更新效率。

(二)技术应用断层

3标准体系滞后当前BIM数字化模型与传统纸质图纸在归档要求、数据格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某工程设计院案例显示,同一项目需同时满足《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GB/T50328和《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的双重要求,导致归档成本增加30%。

4新载体管理真空无人机航拍影像、三维激光扫描点云等新型技术产生的档案数据,尚未纳入《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修订范畴。某特大城市2023年数字化施工项目中,约42%的激光扫描数据因缺乏存储标准而无法规范归档。

(三)全周期管理缺位

5、流程管控失效通过对某副省级城市近五年建设项目的追踪发现,档案移交率呈现明显的漏斗效应——立项审批阶段档案完整率达100%,施工阶段降至83%,至竣工备案时仅余68%。这种递减趋势暴露出过程监管的薄弱环节,特别是施工过程中的档案同步机制亟待完善。

二、数字化转型实践路径

(一)制度创新维度

1构建三同步责任机制

1)档案验收与工程竣工验收同步进行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同步开展档案专项验收工作,确保工程实体与档案资料同步达标。具体实施中要求建设单位在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时,必须同时提交完整的工程档案预验收报告。

2)建立建设单位履约保证金制度借鉴深圳市先进经验,设立专项履约保证金,金额为工程总造价的1%-3%。建设单位需在开工前缴纳,待档案验收合格后全额返还。该制度将有效提升建设单位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

2制定《智慧城建档案分类指南》

3)增设数字孪生城市专项档案类别针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求,专门设立数字孪生城市相关档案类别,包括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三维实景地图、BIM竣工模型等核心数字资产。

4)明确物联网传感器数据的归档范围与格式标准详细规定市政物联网设备(如环境监测、交通流量、基础设施监测等传感器)产生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标准、存储格式(建议采用JSON/XML等通用格式)及元数据规范,确保数据可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

(二)技术赋能维度

3区块链存证系统应用

5)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施工日志、监理记录等工程档案的链上存证,通过时间戳、哈希加密等技术手段确保数据不可篡改,有效提升工程档案的可信度与法律效力

6)在杭州市城建档案大脑项目中,通过区块链技术自动核验档案完整性,将传统人工核验工作量降低45%,显著提高城建档案管理效率

4空间地理信息整合

7)打通与自然资源部门一张图系统的数据通道实现规划审批、土地管理、不动产登记等空间数据的实时共享与业务协同

8)创新开发地下综合管廊AR可视化检索功能通过移动终端即可实现管廊位置精确定位、管线属性实时查询等三维可视化操作,大幅提升市政设施运维效率

(三)人才建设维度

5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9)在建筑类院校增设工程档案信息化微专业依托土木工程、建筑学等优势学科,开设涵盖BIM技术应用、电子文件管理等核心课程,培养具备工程建设与信息技术交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0建立档案管理员BIM技能等级认证体系联合行业协会制定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考评标准,将模型协同管理、数据迁移等实务操作纳入考核范畴,推动档案管理队伍数字化转型。

6第三方服务市场培育

11引入档案整理外包服务信用评价机制通过服务响应时效、数字化成果合格率等量化指标构建评估模型,定期发布企业信用评级白皮书,引导市场优胜劣汰。

12制定无人机航拍档案采集服务标准明确航拍精度、影像格式、坐标系统等技术参数,规范现场作业流程与数据验收要求,保障重大工程档案采集的规范性与安全性。

三、长效发展保障体系建设

(一)建立城建档案健康度评估指标体系

1制定包含完整率、数字化率、利用频次、更新时效性、数据准确性、归档规范性、安全等级、服务满意度、修复及时率、跨部门共享率、历史价值评估、环保达标率等12项核心KPI

2将评估结果与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挂钩,作为衡量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每季度开展动态评估并发布区域排名

(二)构建跨区域协作网络体系

3以都市圈发展规划为依托,搭建统一的城建档案云共享平台,实现规划图纸、施工档案、地下管线数据等核心资源的数字化整合与智能检索

4建立两地三中心的档案容灾备份体系,重点保障跨区域重大基建项目(如高铁、跨海大桥)的全生命周期档案数据安全,设置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备份节点,确保突发灾害时的档案可恢复性

结语:面向未来的管理范式转型

随着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的普及应用,城建档案管理正经历着从传统后端保管模式向全过程参与模式的深刻变革。这一转变主要体现在:在项目规划阶段,档案管理系统即可介入数据采集;在设计施工阶段实现实时归档;在运维阶段提供动态更新机制。为适应这一趋势,建议在《档案法实施条例》修订中增设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归档专章,具体可包括电子文件格式标准、元数据规范、验收流程等实施细则,通过建立制度刚性约束,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从而为城市建设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作者:黄梅县住房和城市建设局  段义)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