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市场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点,放任自流会导致交通堵塞、脏乱差现象频现,单纯取缔又会影响商贩生计、造成周边居民买菜难。对于这种临时摊点的管理,全国各地都缺乏有效的综合管理办法。自2015年,丹东市各区就陆续行动起来,依法取缔马路市场,合理规划退路进厅。时至今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一声:别了,马路市场
环境美了商贩市民都乐呵
振兴区辖区内原有各类马路市场15处,其中早市有4处,全天候马路市场11处。从2015年开始,振兴区陆续取缔二街鱼市和十街旧物市场这两处马路市场。2016年再接再厉,又连续取缔了通春街、春二路、纤维海燕路、振三街、四道北路、三幼街、人防路、五纬路、桃北小区共9处全天候马路市场。
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振兴区秉承取缔与服务并举的工作理念,实施了退路进厅的工作模式,将辖区内所有全天候的马路市场全部取缔,其中包括已经存在约十几年的老马路市场,取缔工作取得卓有成效的效果。
5月15日,记者随振兴区城管局副局长王旭一起来到通春农贸大市场,王旭介绍说,这里安置的都是被取缔前的通春街以及春二路的马路市场商贩。走进市场记者看到,这里井然有序,建设得也很有规模,共有300户商贩在此经营。市场内的硬件设施齐全,处处彰显规范整洁,干净的水泥地面,每个摊位都是统一标准、统一规格,摊位商品摆放整齐。就连市场内的公厕都是按照创建卫生城的标准,走一个客人就要打扫一次,保证公厕内干净整洁无异味。
一位卖菜的商贩告诉记者,他以前在通春街卖菜,后来被安置在这个大市场经营。刚开始听说马路市场要取缔时,他和家人都慌了,以为生活的来源就这样断了,没想到自从搬到这里经营后,既不用饱受风吹日晒之苦,每天还能按点上下班,过上了上班族的安稳生活,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记者在市场里看到,来这买菜的有不少年轻的妈妈,她们有的推着推车带着孩子来买菜,有的则是用背带背着孩子来的,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轻松愉快的笑容。一位年轻妈妈说,以前逛马路市场的时候根本不敢带着孩子出来买菜,行人都站在机动车道上,万一哪下不留神,就怕孩子被机动车撞到,或是被来往的行人剐蹭。现在好了,建起了大市场,不但安全了,购物环境也比过去好太多,带孩子来这就跟逛公园一样,各式新奇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吸引。
在纤维街临时便民安置点,王旭介绍说,这里是过去纤维街180户马路市场商贩的临时安置点,目前安置点内有商贩90户,在新的大市场建好前,他们将在这里经营。记者注意到,虽是临时安置点,这里的生意很红火,前来买菜的市民络绎不绝,其中有几个摊位的生意特别火爆。一位卖水果的商贩欣慰地说,过去在马路上卖货吃了不少苦,现在自己有个能遮风挡雨的小亭子,生活总算看见亮了。
退路进厅改变的不仅是习惯
在元宝区新华街临时便民市场,记者发现这里的市场因道路正在施工已经处于关闭状态。据辖区城管所的负责人介绍,因地点问题,这个临时便民市场的客流量并不多,不少商贩已经陆续搬走了,只有在大门口卖熟食的商贩还在坚持营业。可是,最近由于修路粉尘太多,熟食摊也没法继续营业了,只能休息,因此城管所决定临时关闭这个便民市场。以前在这里经营的商贩有的选择分流到别的市场内经营,有的选择进门市内经营,便民市场的临时关闭并没有导致全天候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的现象重演。
5月17日,记者来到元宝区九道农贸大市场,与当地的居民聊起了二十多年前这里的一处马路市场的情况。一名四十岁左右的市民说,原本的马路市场就在新建市场对面的一条路上,记得小的时候常去那个市场买菜,因为马路市场存在有十多年的时间,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后来马路市场搬到了现在大市场的原址上,因为这里要盖房子动迁,市场又辗转搬到了九道桥头,依托周围的棚厦建起了临时露天便民服务点。由于不是水泥地面,市场里一到下雨天地面就会泥泞不堪,整个市场脏乱差现象非常严重。2015年,九道街道办事处与当地开发商协商后建起了2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下大力气与马路市场业主沟通,在克服重重困难的情况下,2015年7月正式取缔马路市场。当年的12月28日,新市场开张,原本马路市场上的34户商贩有25户搬进了新市场内继续经营。说起新市场,大家都赞叹说建得好,既方便了居民购物,又不扰民。
位于沙河镇街的铁城大市场共有三个大厅,摊位共计386个,其中水产厅有106个摊位,蔬菜水果厅有165个摊位,日用品及日杂厅有115个摊位,规模较大,商品齐全,管理规范。为商品接近批发价,所以来这里购物的人络绎不绝。据元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因为之前在这附近的马路市场的规模就相当大,过去常来买菜的市民已经轻车熟路,铁城大市场营业时间久了,市民们渐渐习惯来厅里购物。
重点整治让城市更加靓丽
采访得知,十几年前,存在于沙河镇街上的马路市场有2500米长,在此卖货的商贩看中了这里没有摊位费、客源多等特点,每天凌晨3、4点钟便来此占位。一开始商贩们选择在人行道上摆摊床,随着摆摊的人越来越多,后来一点点向马路上延伸,直到将这条马路堵得满满当当,机动车根本别想通过。
一位正在买菜的市民感慨地说:“过去打车告诉去沙河镇,司机直接摆摆手说去不了,不是拒载,是这条路真的走不了。”马路市场虽然方便了住在这里的居民购物,但由此带来的造脏以及噪音污染问题,长期以来让他们倍感折磨,何时取缔马路市场成了居民们关注的焦点。
从2014年9月起,兴东街道办事处开始下大力度取缔马路市场,这一行为起初导致了很多商贩的不满,因为大家都习惯了露天经营,一下子要退路进厅,不少人表示接受不了。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元宝区对商户给予各种扶持与帮助,例如元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给商户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时就开辟绿色通道,登门服务,有业务第一时间受理,从而让退路进厅的商户很快取得合法经营资格,增强了挺直腰杆做生意的自豪感。铁城大市场的建成时间虽然早于记者之前看过的几个市场,但是整个市场管理得井然有序,成为退路进厅、改造马路市场的一个好样板。
经山街作为振安区创卫工作的重点之一,如今已经实现了“全天候无马路市场”,变为顺畅的交通干线,但振安区政府的后续维护工作从未间断。5月9日,振安区在经山街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相关单位执法人员对经山街进行了全面排查,挨门逐户地走访门店,督促各违规经营业户整改,自行拆除门斗等违规搭建物。
5月10日起,振安区城建局、市公安局振安分局、鸭绿江街道办事处及珍珠街道办事处联合行动,共出动执法车辆5台,执法人员40余人,对经山街市容环境进行全面整治。由于前期准备充足,行动之初部分商铺就已经开始整改,自行拆除了违规搭建物。截至5月18日,共拆除门斗等违规搭建物13个,规范商业网点店外经营、店外堆占60余家,清理占道桩、占道石块等4车,清理破旧牌匾、落地牌匾、乱拉条幅10余个……
近来,漫步江城街头,市民游客普遍感受丹东变了:街道宽敞整洁,花木葱茏,碧草如茵……大街小巷恢复通畅,城市更加整洁靓丽,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这样的整治活动正在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