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皇岛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秦皇岛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以下简称市城管局)紧跟市委、市政府步伐,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全国最干净城市”为目标,围绕“四市战略”和惠民导向、问题导向、测评导向,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城理念,从文明细节抓起,从人文关怀做起,让广大群众在创建活动中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让创建工作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民意工程、民心工程、民生工程”。
创城工作上下贯通 形成合力
秦皇岛市城管局切实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当作利民惠民、加快发展的牵动性、标志性事件来认识和推动,提高站位,全力推进。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总指挥,主管领导为执行副总指挥,各分管领导为副总指挥的创城攻坚指挥部,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年度工作时,把创城工作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安排部署,并把今年确定为创城攻坚之年,发出了决战决胜,城管当先锋的动员令,营造浓厚氛围。
按照秦皇岛市创城工作方案和工作标准,制定下发《市城管局文明城市创建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操作手册》和《2017年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创建标准》,按照主体责任和督导责任,将涉及市城管局的创城工作任务指标细化到各科室、局属各单位;与各科室、局属各单位等25个部门签署《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状》,明确创建目标,落实创建责任。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领相关责任人员与省厅和市文明办对接,确保省厅出具评价意见的考核项万无一失,确保上报创建资料符合要求。局属各单位相应制定实施方案,并逐层签订责任书,确保创建任务全部落实到实处。
强化调度抓创城,全局先后召开38次调度会,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分析研究问题、制定工作措施、安排工作任务,确保了创城工作方向不偏,力度不减。
创城工作久久为功 务求实效
秦皇岛市城管局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创新城市治理模式,建立常态长效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秦皇岛市委、市政府“集中、下放、网格化、市场化”方向和“认真改、彻底改、改到位”要求,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协调会,积极与国家住建部、省住建厅就改革工作多次对接,改革方案于2016年10月31日得到河北省委、省政府批准。2016年12月,在全省率先印发了改革方案和“三定”方案,并于2017年4月24日正式挂牌。秦皇岛市改革试点方案被国家建设部和省住建厅推广转发。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余个地市到秦皇岛市考察交流体制改革情况。
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城市管理工作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指示和市委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全覆盖、建机制、明奖惩、提标准、提效率”的目标要求,在“领导包片责任制”基础上,全面推广“路长制”,建立市、区两级四大班子成员和区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路长的“三级路长五级落实”的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制定下发《路长制实施方案》《“走遍秦皇岛”活动办法》《“走遍秦皇岛”踏查问题明细表》等配套制度。各级领导模范带头开展“走遍秦皇岛”活动193次,徒步680公里,发现问题2201件,整改率97%。结合我市各城市区实际,编制印发《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口袋书》《秦皇岛样板街道创建标准》《秦皇岛市城市管理考评办法》《城市管理奖惩办法》等标准。
依托数字化城管系统,整合信息资源,打造了集全民参与、便民服务、信息共享、监督考核、应急指挥为一体的智慧城管便民服务平台,4月24日正式启动运行。研发城管APP平台和城管微信公众号,设置案件投诉、咨询建议、满意度调查等板块,全程跟踪事件的立案、派遣、处置全过程;建立案件“集中受理、分类交办、限时回复、统一回访、督查督办、考核问责”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并将案件办结情况纳入城市管理综合考评;实行市区两级数字城管联合办公,点对点直接调动指挥,实现“快速发现、快速分析、快速派发、快速处置”的扁平化快速指挥,截至目前,已受理各类案件总数768件,群众满意率95%,提升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同时还实时发布天气、交通、防汛等重要信息,提供公厕、市场、燃气加气站等便民服务信息,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搭建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并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实现公共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实现城市应急指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隐患动态预警系统,在全市城市区重要易积水点位、地下桥涵安装视频监控,与广播电台、电视台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在城管公安交警等微信平台和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及时发布信息,使应急指挥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建强常态化应急抢险队伍,完善城市管理应急响应机制,实现应急指挥与数字化指挥调度无缝衔接,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圆满应对强降雨应急抢险任务。
打造城市管理宣传教育大厅,成立市委党校城市管理分校,积极开展城管公众开放日、主题体验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队伍、中小学生等社会各界参观指导,体验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公用服务保障过程,了解创城工作;组建5200名城管志愿者队伍,开展“走进社区、走进校园”等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创城活动,拓宽全民参与城市管理渠道。坚持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民洗城”或清洁海滩行动,创建“全民洗城”微信平台,实时上传各县区活动开展、领导参与情况。
创城工作日积月累 成效显著
秦皇岛市城管局借创城有利时机,围绕创城工作惠民导向、问题导向、测评导向,结合实际,强力进行市容、环卫、市政、园林和“双违”整治五项攻坚,解决了城市多年难题,提升了环境容貌,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夯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基础。
制定下发了《2017年城市容貌专项整治实施方案》《2017年城市容貌样板示范街创建工作方案》《秦皇岛市城市区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方案》,实施样板街打造,开展市容秩序、城市容貌、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扎实开展护城河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作,制定《黑臭水体治理排查方案》,实施河道和雨水管清淤、截污纳管工作,完成了市第一医院南门、文化路桥下、现代购物北侧等21处入河污水点源治理,共计新改建污水管线2763米,疏通管线17.4千米;实施了护城河综合治理工程,分别在老洋洋花卉北侧、市实验中学南侧设置了河道生物处理设施,改善河流水质。
开展环卫治理攻坚战。出台“普扫跟班作业”制度,建立责任网格,细化作业分工,明确各自职责,形成全覆盖、无盲区,有竞争、易管理的环卫作业体系;制定道路清扫、日常保洁、机械化作业等环卫精细化作业标准,推行“双五双十”考核,落实“两扫一保”制度,实行高压清洗+机械湿扫+全天候清扫保洁的精细化环卫作业模式,开展“凌晨行动”,提升城市洁净度;与经营业主签订《环境卫生责任书》,配备标准收集容器,加大垃圾收运频次,减少二次污染;加大“门前五包”考核奖惩,提高城市管理内生动力;加大环卫作业车辆和设备购置力度,先后投资近1.3亿元,购置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等车辆,道路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
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高市政设施水平。大力推进市政维修,主城区以24小时维修模式,逐条路对破损的人行道、路缘石进行修复,截至目前,共维修车行道、人行道106.2459万平方米、盲道11139平方米、路缘石、树沿石等12.5002万延米;维修检查井380座、更换检查井盖514余座,维修雨水井581座、更换雨水井箅597座。清疏道路721.15公里,清淘检查井9203座、雨水井22501座,疏通雨水管网22000米,清除淤泥14702.2立方米;拆除地锁、地桩349个;新增兴凯湖路等路灯2.4万盏,主次干道装灯率100%,亮灯率99%以上;编制完成了《秦皇岛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投资600余万元实施了河北大街燕山大学门前、西港路文博城东侧、山海关北马号胡同、和平大街地道桥、东北大学5处积水点位进行改造,秦皇岛市政设施得到明显提升。
全面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加大项目建设,先后建成了北戴河新区、海港区西部和北部片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实施了第四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建成西向河寨等8座小型污水处理泵站,城市及城市周边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显著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由34万吨/天提高到47万吨/天,出水水质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城市区污水收集处理率实现100%;积极推进城区河流污水源头治理工程,累计治理入河污水点源101个,新建污水处理站6座,日减排污水1.3万吨;新建北戴河新区污泥处理厂,实现污泥全部无害化处理。
强化城市供水保障,加快推进北戴河西部水厂建设,顺利通水试运行;实施了海港水厂虹吸滤池升级改造工程,在改善水质的情况下新增供水能力1万/日;完成了石河原水管线除险加固工程,新建与南戴河应急供水管线连接线,敷设改造供水管线2000多米;详细制定《旅游旺季供水调度方案》和《供水调度应急预案》,扎实开展设施设备检修工作和水质检测工作,连续三年圆满完成暑期供水保障任务。
全力以赴做好城市供热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了2016年至2017年供热服务等各项工作任务。全年完成设备大修技改164项,入户维修1844户,分户改造12.5万平方米,为1000余名热用户更换了老旧管网。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95%,采暖期室温合格率95.7%。为1600户低保和特困家庭的实施了热费减免,实现“不让一个百姓挨冻”目标。
积极推动地下管廊建设,我市地下综合管廊2016年开工建设任务为9.86公里,其中开发区5.42公里、北戴河新区前程大街4.44公里;2017年开工建设任务为北戴河新区前程大街1.4公里,截至2017年底全市计划开工11.26公里,可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
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成《秦皇岛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并下发至各区(县)及相关部门。北戴河新区实施了戴河大街路北侧绿地(简称外院东绿地)和听涛公园工程,包括道路铺装改造、植草沟与蓄流池等建设内容,设计面积共0.017平方公里。同时,投资2.29亿元对辖区内的人造河、小黄河、东沙河三条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提高河道防洪、排涝标准并进行拓宽改造,治理长度19.26公里。
开展“双违”整治攻坚战,围绕建设美丽港城、国际化城市目标,解决了火车站范家店片区、北戴河赤土山等违建面积大,历史遗留问题多,有里程碑意义的城市“顽疾”。注重抓好“双违”拆后管理。按照拆绿结合、拆建结合、拆改结合、拆创结合原则,做到“即拆、即清、即整、即建、即美”, 能绿化的绿化,能美化的美化,建成公园、游园、停车场等,打造了秦皇岛火车站、北戴河新区原啤酒广场、海港区燕阳里等一批拆后恢复利用精品点位,使拆后重建成为美化城市环境、便利居民生活的民生实事工程。注重建立“双违”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无双违”创建活动,巩固“双违”成果,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双违”整治工作经验做法得到了住建部的充分肯定,并在河北省委常委会上作了专题汇报,在全省推广。(秦皇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