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下午,我市召开《景德镇市城区地下管线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立法论证会,市住建、规划、城管、管线等40余家单位参加会议。由此,我市成为全省首个推动地下管线管廊立法的城市,并有望年内正式出台。
据悉,《条例》是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立法计划的正式项目及市政府2019年工作报告中的重点任务。《条例》分为八章六十二条,全面规定了全市地下管线工程规划报建、施工管理、道路破挖、运行维护、竣工验收等五大重要流程,理清了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一整套思路。
我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民生工程,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地下综合管廊将城市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燃气等市政管线集中于地下综合管廊中,可以促进城市空间集约化利用,能有效解决“天空蛛网之困”和“马路拉链之苦”,对于美化城市环境,打造美丽瓷都,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具有战略意义。
市领导高度重视地下管廊建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金龙多次深入现场协调并召开专题会议,推进工程加快实施。
目前,我市实际建设的32公里综合管廊已全部完工,照明、消防、监控等各项管廊内部设施也已基本安装到位;管廊监控系统已经形成,64.75平米的监控大屏可对管廊内部实行全方位无死角监控,保证管廊安全运营;昌南拓展区、高铁大道、站前四路、朝阳东大道等路段共6.140公里各类管线已全部入廊,21.27公里污水管网已全部铺设完成。
小编通过采访了解到,管廊建设过程中运用了不少新材料、新技术,充分发挥了管廊建设技术的试点效应。例如,使用了节能环保的易安特模板,可以全部回收再生,完全消除环境污染;采用了新型防水材料——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防水效果好,可以实现真正的“皮肤式”防水。此外,还与智慧城市建设接轨,配套建设了智慧管廊大厦,建筑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六层,一层、二层为监控和报警中心,三至六层为智慧城市管理中心。智慧管廊大厦是管廊的“心脏”,也是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及核心,为景德镇向智慧化城市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开端。
据了解,早在2016年,我市即顺利入选国家第二批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并于2018年取得了国家绩效考核第二名的成绩。此次推动地下管线管廊立法,将进一步发挥景德镇市示范引领作用,并为省内其他城市提供立法探索和实践经验。
来源:景德镇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