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圈子 > 专栏新闻

包头住建行业走稳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9-09-26 14:37 来源:

核心摘要:8月29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内蒙古城乡建设成就展暨2019首届内蒙古建筑工业化与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市开幕。展览通过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建筑市场、企业典范等主题,系统全面地展示和宣传了自治区各盟市70年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变化。我市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参加了城市建设快速发展

8月29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内蒙古城乡建设成就展暨2019首届内蒙古建筑工业化与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市开幕。

image.png

展览通过“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建筑市场”、“企业典范”等主题,系统全面地展示和宣传了自治区各盟市70年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变化。我市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参加了“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建筑市场提质增效”等主题展览。

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主题展中,包头展厅共设置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科技创新点亮生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民生保障宜居和谐四大板块,通过图片、文字、实物、模型、多媒体等形式,全景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包头城市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包头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由党中央直接批复规划的地级城市。60多年来,包头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一条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之路。

曾经的包头,仅有63颗行道树、47盏路灯、4公里水泥路面,城市基础设施无从谈起。今天的包头,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百里城市绿道,万亩城中草原,近二千公里城市道路,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广场71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94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5.68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9平方米,成为半城楼房半城绿的现代化园林城市,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佳旅游休闲城市等称号。

image.png

包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调研员余钢介绍说,包头70年的城乡和人居建设是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建设发展的缩影。70年来,包头的城乡建设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改变和人居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内蒙古城乡建设成就展举办的同时,2019首届内蒙古建筑工业化与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博览会也同期开幕,博览会期间还举办了“建筑工业化与金融产业融合发展技术论坛”,通过主旨演讲、经验交流、高峰对话等多种方式探索自治区建筑工业化发展新路径。

从“盖房子”到“建好房”,从“人居”到“宜居”,从“无序”到“标准”,工业化,既是建筑业的发展方向,也是美好人居的未来。

自201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住建厅授予“自治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化基地”以来,包头市在充分总结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建设经验基础上,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在全自治区范围内率先出台发展装配式建筑实施方案,成立装配式建筑专家委员会,推动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包头已经累计新建装配式建筑项目建筑面积约106万平方米。

image.png

近年来,包头市还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研发推广新型建材,全力打造生态、低碳、宜居包头。2016年至2018年,通过施工图审查的绿色建筑达到650万平方米,走在了自治区前列。同时,以科技为支撑,大力推动建筑业“四新技术”在工程中的研发与应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优先支持和指导建筑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推广,非开挖技术、钢结构新工艺、BIM技术应用交流、固废利用等绿色环保技术不断促进包头住房城乡建设科技进步,包头市建筑领域整体竞争力日益增强。


转载自:包头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0

本文作者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