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夏天漏雨、冬天进风、如厕排队、白天点灯”曾是巴彦淖尔棚户区生活的真实写照。棚改政策实施以来,巴彦淖尔改变“大拆大建、拆旧建新”的固有模式,探索“改旧为新、改旧如新”“原地翻建、综合改造”非成套住房改建(扩建、翻建)模式,广受群众好评。
临河区511地质队是首批被改造的棚户区之一。改造前,这里房屋空置率50%,改造后,入住率达到100%,居民满意度达到99%。511地质队居民刘兵激动地说:“党和政府对咱们片区的改造就像天上掉下的馅饼,改造后的住房就是咱老百姓的‘别墅’,真正是铺就群众门前路,点亮百姓窗前灯。”
今年50多岁的燕俊华,是乌拉特中旗拖修街坊的老住户。老两口一直住在30多年前盖起的老平房里,重新装修房子“想都不敢想”。去年,拖修街坊实施了棚户区改造,老燕家不但做了外墙保温,接了大暖,而且把钢窗换成了镁铝窗,配备了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总面积60平方米的老房子焕然一新。谈起棚改,老燕感慨地说:“现在改造得这么好,和住楼房没有区别。我们一分钱也没出,就享受上了这些。这些工程要是让我们自己花钱做,咋也得花个五六万。”
近年来,巴彦淖尔不断拓宽棚户区改造的思路,积极践行美好环境和幸福家园“共同缔造”的理念,针对传统以征拆改造为主的棚改模式由于资金筹集困难,绝大多数项目投资与收益难以实现平衡,可能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出一条棚改非成套住房改造的新路,取得了8个方面的明显成效:
一是大部分成新度较高的房屋得到保留,降低了棚户区改造成本,由户均40-50万元(征拆投资)降到4-6万元;
二是缩短了改造周期,由过去2-3年(征拆时间)缩短至现在的3个月至1年;
三是改造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专项奖补资金和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实现了发展与化债的双赢;
四是把改造开发与民生改善统筹规划实施,带动新改建道路48公里,打通断头路16条,新改建各类管网153.1公里,新建水冲公厕125座、小公园微绿地687.33亩;
五是非成套住房改造结合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造片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90万平方米,年减少原煤散烧量2.96万吨,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收集处理率分别达到98%、99%;
六是改建后的片区引入物业管理,创新推行了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模式,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七是减少了大拆、大建给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冲击,稳定了房价,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八是广大居民深切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参与改建的积极性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自主投入资金装修房屋,改善居住条件,返住率达到30%,满意率达到99%以上。
2019年,巴彦淖尔提前2个月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棚户区改造15731套开工任务,占全区总任务量5.3万套的29.68%。当年巴彦淖尔争取到棚户区改造中央、自治区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8.78亿元。其中,棚户区非成套住房改造项目10189套全部利用中央、自治区专项资金,不需要当地政府财政列支,避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2020年,巴彦淖尔计划投资棚户区改造资金5.15亿元,实施非成套住房改造项目20个,共8380套。
来源:巴彦淖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