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丁鹂)停车问题不仅是每一个市民切实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都要面临的难解之题。自党史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天门市城管执法局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结合,认真调查研究,一方面开源,
“开源”扩容增量通堵点
好钢需要用在刀刃上,增加停车位也需增在关键处。在增设2300个停车泊位的大目标下,天门市城管执法局牢记“精准”“精细”的工作要求,量身施策来开展各项工作。
精准施划。缓解停车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有轻重缓急,天门市城管执法局首先瞄准大型商业体(万达)、新城夜市、医院(中医院)、学校周边、车站(侨乡客运站)等场所,关注北湖大道、汇侨大道、东湖农贸市场等重点路段,紧盯(四牌路)等老旧小区和(君佳巷)金龙大道等背街小巷,主动施策增设停车位,路外、路内停车泊位结合,政府新建与社会投资并行,建好9处停车场1975个停车位,6条道路路内停车位850个,有效缓解了重点场所“停车乱”,出行群众“停车难”问题。
精细谋划。细微之处见真情,为民服务暖民心。停车位的增加,不仅要精准,更要精细。天门市新增陆羽公园充电桩5个,逐步解决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充电需求;同时坚持精耕细作,用好方寸地,利用曾家河、植物园等地周边的边角地块建设林荫停车位160余个,合理增设停车泊位。为方便市民停车,减少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停车位现象,规范了人行道非机动车管理,投入15.4万元,新增人行道非机动车停车线23000米。
“疏渠”创新服务增亮点
缓解停车难既要增添硬件,又要优化软件。正所谓,源不深则流不可远,一味增加停车位只会让城市最后疲于应付,只有用好现有资源、优化服务方式、创新管理手段,才能让停车难问题真正得到解决,也才是城市管理真正需要具备的智慧。
盘活资源。天门市城管执法局联合交警开启“复线”工作,对西寺路、元春路、百花路、大桥路、东湖路等街道的路内停车泊位进行重新施划,通过完善标线和方向箭头,达到所有停车泊位“方向一致、整齐划一”。同时清理了12台长期占用停车位的僵尸车,整改了唐街、鸿渐路、元春路等路段私人围占公共停车位问题,彻底让公共停车位重归公众,让停车位重新流通起来。
优化服务。成立了由市纪监委、城管、规划、公安、住建、住保、发改等部门联合组成的工作专班,重点针对城区现有的151个停车场开展了专项整治,整改了出入口存在安全隐患、侵占盲道、过高不合理、停车与消费挂钩、擅自设置的道闸等一系列问题;整改存在安全隐患的停车场4处;恢复占用盲道的华祥官路首府停车场1处;整改收费不规范的停车场4处。对人民医院东侧停车场、胡家花园停车场等10余处进行审批许可,规范停车问题。同时,大力鼓励各停车场采用电子收费模式,提高进出停车场速度,让市民停车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