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圈子 > 专栏新闻

国家发改委:不能以县城建设为名炒作房地产

发布时间:2022-05-18 08:19 来源:

核心摘要:国家发改委:不能以县城建设为名炒作房地产2022-05-18 08:14:16来源:中华建设网核心摘要:5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5月份新闻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指出,贯彻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要守住历史文化根脉,防止大拆大建、贪大求洋,落实适用、

 

国家发改委:不能以县城建设为名炒作房地产

2022-05-18 08:14:16来源:中华建设网    
核心摘要:5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5月份新闻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指出,贯彻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要守住历史文化根脉,防止大拆大建、贪大求洋,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更不能以县城建设为名炒作房地产。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韩冬)    5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5月份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指出,贯彻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要守住历史文化根脉,防止大拆大建、贪大求洋,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更不能以县城建设为名炒作房地产。
 
 
孟玮指出,推进县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是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更好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重点任务是抓好产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
 
市政公用设施直接服务于县城居民,是宜居县城的重要硬件基础。要推进县城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较好满足居民居住和出行等生活需要。公共服务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要推进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保障居民获得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
 
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决定着县城人居环境和整体面貌,也是县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要推进县城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更好满足居民文化和生态等需要,彰显县城绿色人文风貌。
 
我国一半左右人口居住在县域,5亿农村人口中的大部分居住在县域内的乡村地区。要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促进县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统筹衔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实现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
 
孟玮强调,在县城建设中要注意守住几条底线:
 
一是要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防止利用“新城建设”等名义侵占耕地和生态空间。
 
二是守住历史文化根脉,防止大拆大建、贪大求洋,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更不能以县城建设为名炒作房地产。
 
三是严格控制撤县建市设区,防止周边大城市无序扩张。
 
四是防控灾害事故风险,提升县城发展韧性。
 
五是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发展需要和财力允许前提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孟玮强调,我国县城数量大、类型多,发展路径各不相同。在探索县城特色发展道路过程中,要尊重县城发展规律,顺应县城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合理确定不同类型县城的发展路径。
 
要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要支持这类县城融入邻近大城市建设发展,主动承接人口、产业、功能疏解,特别是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及过度集中的公共服务资源疏解转移,强化快速交通联结,发展成为与邻近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
 
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具有较好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交通条件的县城,要支持发挥专业特长,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强化产业平台支撑,提高就业吸纳能力,发展成为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县城。要支持边境县城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和边境贸易等功能。 
0

本文作者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