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恩施,这片承载着巴楚文明的热土,正以支点建设的磅礴之力撬动发展新势能,续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生动的注脚。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杜佳晨 通讯员 毛雨谦 周竹)近年来,恩施州城市更新项目稳步推进,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感“原地升级”。
恩施正深入践行“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将住房保障的民生温度与城市更新的时代笔触,融于碧水青山的壮阔图景之中,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谭华/摄
强化科技赋能
提升支点产业竞争力
春潮涌动处,奋进正当时。恩施州民族体育运动中心项目现场,机械轰鸣声划破长空,焊花飞溅,智能车间机械臂舞若游龙。眼下,恩施州一批重点项目、企业开足了马力抢工期、拓市场、赶订单,处处涌现出火热的生产场景。
“支点建设,关键在科技创新”“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恩施州大地以实干实绩为支点,建设增光添彩的澎湃动能。
今年以来,全州计划实施城建项目215个,总投资393.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6亿元。截至目前,完成城建投资14.86亿元,其中完成市政设施投资6.03亿元。
这一场科技攻坚战中,恩施州将继续贯彻“质量强州”战略,打出科技创新组合拳:强化智慧监管,大力推广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建造装备,加强装配式建筑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加快“智慧工地”建设,推进施工管理可视化、智慧化;强化智慧城管,加快建设州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打造智慧生活,加快智慧通行、智慧安防、智慧物业、智慧节能、智慧生活五大类,36项场景建设,建成一批绿色、智慧、舒适、愉悦的智慧小区。
从“互联网+”、数字化到“人工智能+”,恩施州科技创新加速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新技术竞相涌现,新成果加速转化,新主体蓬勃发展,城市的美好蓝图正以数字蝶变的方式铺展开来。
推进流域治理
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
远山濛濛,近水潺潺,初春的峡口大桥滨河一带,满目碧波荡漾。彩色游步道上,市民们谈笑风生,白鹭时而掠过水面,为这幅生态画卷添上一抹灵动的色彩。
谭华/摄
家住附近的林奶奶,说起水质的变化,她满眼笑意:“经过改造,水变清了,幸福感提升了,河边散步也成了乐趣。”
据悉,峡口大桥滨河治理工程是恩施市带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一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恩施市“两山”实践重点项目之一。如今,随着河道清淤、生态护坡、景观打造等工程的推进,大龙潭峡谷口区域滨河带正一步步“焕新”,成为融休闲、娱乐、健身和生态绿化为一体的生态廊道。
“实现清水入清江,污水不入河,是我们的愿景,更是目标。”恩施州住更局相关负责人说道。通过加强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管理,恩施州实现了77座污水处理设施持续稳定在一级A标准运行,形成了“设施完善、管网配套、在线监测、运行稳定”的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体系。
针对管网效能提升,全州采用“五个一”方式统筹推进地下管网改造更新。恩施市、来凤县各推动1个以上示范片区建设,全年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50公里以上、供水管网120公里以上。
“流域治理要树立系统思维,既要着眼宏观布局,也要关注微观治理。”今年以来,恩施州住更局陆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推广居民小区“两袋两桶”简易分类方式,加快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绿”字上做实事、增实效。
赋能文旅融合
提升支点文化影响力
绿影濛濛,径入碧云,古村落在一片翠微中若隐若现。在恩施这一方山水,土家族、苗族等多民族在此世代繁衍生息,多民族创造了灿烂多彩的文化遗产。文化如何传承、如何延续,又如何在其中注入新兴动能,恩施州“提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灰色角砾岩铺就。站在恩施市女儿街,两侧店铺林立,人群摩肩接踵。到了傍晚,街边的座椅上围满大快朵颐的食客,恩施土家盛名的女儿会正热情上演,旅游、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各种业态在这里“蓬勃生长”。
谭华/摄
女儿街的蜕变正是恩施文化老街改造的缩影。近年来,恩施州下足“绣花功夫”保护城市历史和街区肌理,开展老城区、老街区专项调查,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融入城乡建设,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挂牌率达到100%,让文化遗址走进百姓生活,成为惠民富民的力量。
如今,恩施州正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以运营思维推动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加快施州古城更新改造,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赋能全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聚集“好房子”建设
加强支点区域协同力
“建设适应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好房子’”“引导企业提高住房建设标准、优化服务”……近年来,建造“好房子”被恩施州住更局列为年度工作重点。抓好这件实事,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提升城市的业态、功能、品质。
采取“大数据+铁脚板”方式开展住房需求调查,确保政策知晓全覆盖、购房流程知晓全覆盖;出台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12条措施、综合民生奖补政策30余项、灵活就业人员住房公积金20条;制定安居、就业、教育、医疗、生育等政策“大礼包”……一系列有效举措让人民群众回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就业。
既要把新房子建造成“好房子”,也要把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加大推进恩施城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其中恩施市东城组团城市更新片区改造试点被纳入州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全州试点示范项目之一。
谭华/摄
建造“好房子”,提升综合运营服务能力是关键。今年以来,恩施州大力培育高品质生活的综合供应商、服务商,为社区居民提供购物、文化娱乐、医疗健康等综合性商业解决方案,实现地产开发、商业运营及物业管理的有机融合。
恩施,这片承载着巴楚文明的热土,正以支点建设的磅礴之力撬动发展新势能,续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