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圈子 > 专栏新闻

三河招牌 “禁色令”,城市管理不能只要“面子”

发布时间:2025-04-21 11:25 来源:

核心摘要:近日,河北省三河市近期推行的招牌“禁色令”,要求商户禁用红、蓝、黑三种颜色作为门头牌匾底色,引发舆论热议。这一政策不仅遭到商户抵制,更被人民日报、中国广告协会等权威机构与媒体批评为“违背市场规律”“形式主义典型”。随着上级部门介入调查,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事件虽暂告段落,但其暴露的城市管理问题值得深刻反思。

中华建设网讯 (通讯员 骆璐)近日,河北省三河市近期推行的招牌“禁色令”,要求商户禁用红、蓝、黑三种颜色作为门头牌匾底色,引发舆论热议。这一政策不仅遭到商户抵制,更被人民日报、中国广告协会等权威机构与媒体批评为“违背市场规律”“形式主义典型”。随着上级部门介入调查,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事件虽暂告段落,但其暴露的城市管理问题值得深刻反思。

 

“禁色令”为何引发众怒?

 

违反市场规律,损害品牌价值。商铺招牌是商户招揽生意的“名片”,也是体现商铺经营特色的标识,是其品牌形象的一部分。例如,蜜雪冰城的红色招牌、肯德基的红色标识、麦当劳的黄色标识已形成高辨识度的品牌资产,强制更换颜色不仅降低消费者认知度,还可能被误认为“山寨店”,对商业利益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中国广告协会明确指出,色彩是广告传播的核心元素,商家通过创意设计吸引顾客,是市场活力的体现,而行政强制干预无异于扼杀创新。

 

形式主义泛滥,行政监督缺位。政策制定者以“优化城市形象”为由,却陷入“为整齐而整齐”的形式化窠臼。政策执行中,商户仅收到口头通知,缺乏书面文件和法律依据,甚至存在招牌被强拆的情况,是典型的程序失范和法治缺位的表现。例如,三河市要求招牌“色浅、淡雅”,甚至将红色视为“引发烦躁”的禁忌色,这种主观臆断缺乏科学依据,更违背了城市景观的多样性需求。人民日报评论指出,城市治理应聚焦民生痛点,而非在招牌颜色上“费心思”。

 

城市管理如何平衡“面子”和“里子”

 

要尊重市场规律,释放商业活力。城市管理应遵循“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在安全、环保等必要领域设定底线,而非干预色彩、字体等创意细节。如北京、上海等地明确鼓励商户自主设计,避免同质化,值得借鉴。

 

要坚持法治思维,科学制定决策。城市管理决策前,要采取听证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集意见,坚决执行公共政策听证与合法性审查机制,杜绝“拍脑袋决策”。如《行政许可法》明确要求行政行为公开透明,城市管理有关决策应通过人大审议、专家论证、公众参与实现程序规范。

 

要站稳人民立场,打造温暖城管。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管理要悟透“烟火”两字,用好“疏堵”双手,城市“烟火气”充满着辩证法,它一头关乎市民需求的“里子”,一头关系市容管理的“面子”,要坚持以包容、开放的心态面对管理城市,做到疏堵结合,把过去城市管理与商贩之间你追我赶、你管我让的游戏变成我搭台你唱戏的合作,共同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三河“禁色令”的狼狈收场,为全国城市管理敲响警钟,城市管理的终极答案,写在烟火与人心里,城市管理不是一场“颜色革命”,而应是一场“共治实验”。唯有尊重市场规律、恪守法治底线、倾听民众声音,城市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的客厅”。(作者单位:孝感市城管执法委)

 

2

本文作者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