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过去总觉得施工就是‘添堵’,现在看到公示牌上写着具体完工时间和负责人电话,心里踏实多了!”家住名泉路的市民王先生表示,他的家正位于荆门市掇刀片区排水防涝更新改造项目施工范围内,施工方不仅主动告知绕行路线,还针对午间噪音问题调整了作业时间,“确实能感受到政府在用心解决问题”。
中华建设网讯 “过去总觉得施工就是‘添堵’,现在看到公示牌上写着具体完工时间和负责人电话,心里踏实多了!”家住名泉路的市民王先生表示,他的家正位于荆门市掇刀片区排水防涝更新改造项目施工范围内,施工方不仅主动告知绕行路线,还针对午间噪音问题调整了作业时间,“确实能感受到政府在用心解决问题”。
近期,中心城区长宁大道、泉口一路、名泉路等主次干道因排水管网提质增效工程封闭施工,引发市民对出行不便、施工噪音的集中关注。市建管中心迅速响应,变“被动接单”为“主动服务”,以“信息卡”为纽带搭建政企民沟通桥梁,实现民生诉求高效响应与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的“双向奔赴”。
针对以往依赖“12345热线”转办,导致的处理链条长、响应时效慢等问题,市建管中心打破传统工作模式,在施工区域醒目位置张贴“项目告知书”,详细标注项目内容、工期安排、责任单位及负责人联系方式,将“问题接收端口”前移至施工现场。同时,组建专项工作小组主动走访周边社区、商户,面对面解释施工必要性及便民举措,实现“政策讲解在一线、问题收集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
市建管中心相关负责人对因施工受影响较大的商户,上门沟通解释并当面送达项目告知书。(陈龙 摄)
自湖北省2023年启动城镇污水管网整治攻坚战以来,荆门作为重点推进城市,正加速实施东宝都市片区、掇刀主城区及漳河政务中心片区的老旧管网改造,计划2027年基本完成排水管网问题整治。“目前,市、区相关部门正在实施项目10个。其中,由市建管中心实施项目6个。”市建管中心相关负责人杨金桥表示,排水管网改造作为民生工程,短期内确实会对市民生活造成影响,但通过“把知情权交给群众、把监督权还给群众”,让市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既减少了误解,也为工程推进凝聚了共识。目前,各施工标段均建立了24小时沟通响应机制。
在施工区域醒目位置张贴“项目告知书”
告知书全文
此次“信息卡”机制的创新实践,是市建管中心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缩影。在破解“建设扰民”与“发展为民”的矛盾中,该中心通过搭建透明化沟通平台,将民生工程的 “必要性”转化为群众理解的“可行性”,为同类市政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治理样本。随着三年专项改造计划的持续推进,我市正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在解决“城市病”的同时,让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目前,各施工路段正按优化后的方案有序推进。市建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污水管网整治攻坚战周期长、涉及面广且点位为动态变化,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一线工作法”,对拟启动项目进行全面研判,对实施项目动态调整施工组织,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影响,确保“改一片管网、惠一方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