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通过聚焦 “四线一口” 重点区域精准发力,蔡甸区不仅让知音湖大道等主干道成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态品质的生态廊道,生态之美正在催生发展之变。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严娟娟 毛莹 朱赤)8月20日,夕阳的余晖为知音湖大道勾勒出一层璀璨金边。驾车路过的市民王先生摇下车窗拍下这一路美景,感慨道:“以前这里尘土飞扬,现在连路边的排水沟都干净得反光!”作为连接汉阳与经开区的“四线一口”重要交通枢纽,蔡甸区知音湖大道的华丽蜕变,生动展现了蔡甸区通过 “四线一口” 整治工作,在提升实城市颜值与生态品质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环卫作业升级:从“扫干净”到“扫出美感”。蔡甸区环卫中心积极践行 “城市精细化管理 3.0”理念,推动环卫作业朝着精细化、品质化方向转变。针对早晚高峰交通拥堵难题,采取分时段作业策略,创新推行“夜间深度洗刷+日间快速巡检”模式,每天凌晨 5 点,大型清洗车准时出动,趁着车流量低的时段,对主干道进行全覆盖式洗刷,确保路面见本色,交通标线清晰如新。日间时段,小型电动巡检车灵活自如地穿梭在街道之间,能够实时处理突发的路面污染情况。这种作业方式既有效避免了机械作业对交通造成的干扰,又实现了对污染问题的快速响应和“动态清零”。同时,对公交棚、亭、站台、隔离护栏等“城市家具”实施 “每日双巡” 制度,进行全周期的精细保洁。对高频使用设施实施“每日双巡”制度,采用“机械冲洗+人工擦拭+消毒抑菌”三位一体作业法,确保这些设施的立面、顶部、底部无积尘死角,让“城市家具”如家居般常新。
技术赋能:让环卫作业效率大幅提升。在蔡甸知音湖大道上,现代环卫作业正上演着一场机械与人工高效协同的“交响曲”——高压冲洗车以扇形水幕对路面进行深度清洁,多功能吸扫车沿着道路精准吸附尘土,而环卫工人则驾驶着轻便的电动保洁车,如城市“毛细血管”中的清道夫,对机械难以覆盖的边角进行精细化捡拾,快速响应、灵活补位。目前,蔡甸城关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已达 90%,在炎炎夏日,这种作业模式不仅保障了 “城市颜值”,还大幅降低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正如一位老环卫工所说:“现在的扫把,扫出去的是灰尘,留下来的是风景。”这种“大机械+小电动”的装备组合,不仅突破了传统环卫依赖人力的粗放模式,更以技术赋能推动城市治理迈向全空间立体化的新阶段,技术与人的无缝协作,让城市环境管理变得更智能、更高效,也更具温度。
园林绿化整治:生态廊道延伸至城市角落。作为蔡甸区 “四线一口” 园林绿化整治提升的重点区域,知音湖大道沿线的灌木被修剪为整齐划一的绿篱,大道与五贤路交汇处已完成百余株胸径较大的紫薇更换工作。整齐的绿篱、精心养护的灌木以及新植的紫薇,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车行其间宛如穿越“生态㾿道”。这一变化标志着,蔡甸区以点带面推进绿化整治提升取得良好进展。区园林和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整治遵循 “适地适树”的科学原则,预计花期到来时将形成绚烂花景,在提升观赏性的同时,也增强了生态稳定性。
“四线一口” 整治成果正从城市主干道逐步延伸至城市 “毛细血管”。318 国道沿线通过降低 20 厘米土层有效防止雨水冲刷,密植红叶石楠等覆盖黄土,再以花叶玉簪与月季加以点缀;新天大道对乔木的交叉枝、下垂枝进行合理剪除,让树形更显疏朗开阔;蔡甸广场新栽种的麦冬草与初绽的月季相映成趣,生态红利正渗透到城市每个角落。
据了解,自今年初启动 “四线一口” 整治工作以来,区园林部门首先对多条进出城关键通道进行了全面摸排,精准施策。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出动 480 余人次,重点开展枯枝垃圾清理、叶面冲洗、乔灌木修剪及补植补种等工作,补植色块植物约 4 万余株。全区 61 条道路、总计 175 万平方米的绿化区域在精细化管护下焕发新生机。
通过聚焦 “四线一口” 重点区域精准发力,蔡甸区不仅让知音湖大道等主干道成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态品质的生态廊道,更让街头小游园、地铁站口的绿植景观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诗意栖居,宜居城市的轮廓在绿意盎然中正愈发清晰,生态之美正在催生发展之变。
上一篇:翠亨厂团支部开展廉洁故事宣讲活动
下一篇:李耀简拼了一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