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在清运车辆难以深入的村湾窄巷,共享单车无序停放难题如何破解?近日,武汉市后湖街道建设新村社区20余名居民志愿者组成“单车猎手”小队,为这一长期困扰居民的“老大难”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冯夏雪 李长会)在清运车辆难以深入的村湾窄巷,共享单车无序停放难题如何破解?近日,武汉市后湖街道建设新村社区20余名居民志愿者组成“单车猎手”小队,为这一长期困扰居民的“老大难”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9月22日清晨,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志愿者组成的“单车猎手”小队整装出发。他们联合后湖街道综合执法中心人员以及共享单车企业运维人员,共同深入建设新村的背街小巷,将长期闲置、随意停放的共享单车逐一寻回和规范归位。
建设新村作为典型的城中村区域,人口密集,共享单车因便捷性成为居民日常出行的首选工具。然而,随着车辆数量持续增加,管理难题日益凸显。该区域建筑拥挤、巷弄错综复杂,外部人员因不熟悉地形,很难深入开展有效管理,共享单车企业也难以实施日常维护和精准调度。大量单车被随意停放在楼道口、拐角处,形成治理盲区,既严重妨碍居民正常通行,又带来消防安全隐患。
“单车猎手”们充分发挥“人熟、地熟、路熟”的优势,深入房前屋后、拐角窄巷,精准寻找那些被遗忘的“迷失”单车。他们总结出一套高效的工作流程:先分片巡查,掌握车辆分布情况;随后将散落深巷的单车统一归集到较宽敞的临时点位;最后通知在外围待命的运维车辆进行集中清运。这套“化零为整”的工作方法,有效解决了大型车辆无法进入窄巷的难题。
在行动中,“单车猎手”不仅担当单车的“搬运工”,更成为文明停放的“宣传员”。他们与街道综合执法中心人员一道,逐楼逐巷劝导居民规范停车,传播文明用车理念。美团、哈啰两家单车企业积极配合,派出运维人员携带调度车辆,及时清理志愿者收集的车辆,形成了“社区摸排归集、企业快速清运”的高效协作机制。
经过数小时集中整治,共清理归位200余辆占道单车。建设新村的巷道恢复畅通,居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后湖街道综合执法中心表示,已同步建立共享单车长效管理机制:一方面加强与单车企业的常态化联动,要求企业根据区域人流变化动态调整投放量,每月开展不少于两次联合巡查;另一方面依托社区网格力量,组织志愿者持续开展“文明停放”宣传,引导居民养成规范停车习惯,让共享单车真正成为便民利民、美化环境的“好帮手”,而非影响生活的“烦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