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城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主体任务近日顺利完成,标志着该市正式构建起“市区一体、权责明晰、运行高效”的城市治理新格局。此次改革通过系统重塑事权体系、创新治理机制、强化数字赋能,有效破解了长期存在的“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治理难题。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高菁艳 王璟天)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城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主体任务近日顺利完成,标志着该市正式构建起“市区一体、权责明晰、运行高效”的城市治理新格局。此次改革通过系统重塑事权体系、创新治理机制、强化数字赋能,有效破解了长期存在的“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治理难题。

据了解,随州市中心城区涵盖曾都区和高新区,长期以来因管理界限不清、权责不明,导致城市管理存在诸多盲区。改革前,中心城区989.02万平方米道路清扫作业被分割为多个区块管理,部分路段甚至存在2-3个管护主体;1003个居民小区中,有274个“三无”小区长期处于环卫责任真空状态。
面对这一困境,随州市委市政府将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专项工作组,形成上下贯通、协同作战的改革合力。
此次改革核心在于理顺市区关系,实现权责对等。随州市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分两批次将环卫作业、园林绿化养护、市政设施维护等54项具体事权依法下放至曾都区、委托高新区履行,实现审批、监管、执法全链条下沉。
为确保基层“接得住、管得好”,曾都区新增5个专业化单位,包括4个副科级事业单位和1个正股级事业单位。市级财政根据划转的事权范围、作业面积等关键数据,精准测算并足额划转经费,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机制。同时,累计从市级向区级转隶、下沉人员257名,划转行政事业编制182名,实现了市级“瘦身”与区级“强体”双赢。
随州市在完成事权“物理移交”的同时,更注重激发治理体系的“化学反应”,创新推行“区级吹哨、市级报到”机制,强化市级部门在标准制定、规划统筹等方面的宏观管理职能,推动市级服务下沉与属地基层网格治理高效联动。
此次改革还通过智慧城管平台全面升级,为城市治理注入新动能。曾都区“你钉我办”平台聚焦15类多发性城市管理事件,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市民通过“随手拍”参与城市管理,今年以来受理问题1000余件,结案率达99.4%。
此外,随州积极推行“政企社联动、行业属地协同”多元共治模式。高新区推行的“城管进社区”机制,践行“70%服务、20%管理、10%执法”的“721”工作法,设置4处“临时便民疏导点”,引导220余户摊贩规范经营,深受市民好评。
随着新体制平稳运行,随州市城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长期以来存在的管理盲区得到有效覆盖,市容环境明显改善,城市治理实现了由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由经验判断向数据分析、由粗放管理向精细智慧的转变。
据悉,目前随州市中心城区和全域常住人口呈现净流入状态,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这场以“市区一体、共管共治”为核心的城市治理改革,不仅压实了区级属地责任,更极大激发了基层治理内生动力,为全省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随州市城管部门透露,下一步将继续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持续深化完善配套机制,强化业务指导与培训,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