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城的风水构局与规划保护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9-04-28 16:58
 
 
  温州,是个神奇而又伟大的城市。它以发达、富有、通达、文明而闻名遐迩于天下。它是东方的“威尼斯”、中国的“犹太族”。但温州既不是曾经的租界、又不是现在的特区给予特殊政策,也没有深水码头提供的交通便利,更没有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它何以闻名天地、富甲天下而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求财者们趋之若鹜、蜂拥而至呢?人们可能会说,温州人特有经济头脑,敢为天下先,肯吃苦耐劳,打造了很厚实的发展基础;也有人会说那里的政府发展意识强,优惠政策多。诚然,这些都是事实,也非常重要,但少有人想到温州的富足与这里古时风水建市,现代规划护城是分不开的。
  
  温州城建于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当时规划修建温州郡城时,恰巧郭璞客寓温州,由于他精通风水,所以郡守请他堪舆卜城。郭璞是我国东晋时代的学者、文学家,是历史上第一个给“风水”定义的人。他在《葬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郭璞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风水大师之一。
  
  按风水原理,温州郡应建在瓯江北岸,坐北朝南。郭璞经过对南北两岸的土壤取样比较,发现北岸的土轻,南岸的土重;他登上南岸的西郭山(今郭公山)瞭望后对大家说:西郭、华盖、松台,海坛四山,像北斗星的“斗魁”,远处的积谷,翠微、仁王三山则像“斗柄”,绵延的群山像天上的北斗星一样,且有黄土山、灵官山“辅弼左右”。郭璞还说,如果城绕山外,会立即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之灾。如果城建于山内,则兵寇不入,可保长治久安。因此,城池应该建于山内为好。根据郭璞的建议,最终温州城建于瓯江南岸的北斗之内。在建城大方向定好之后,郭璞又进行了城内建设的细节考虑,比如他设计在城内开凿二十八口水井,象征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以解决城内人民的用水。还在城内开五个水潭(象征五行),各潭与河通,考虑到如果发生战争,城池被包围,在断水的情况下,城内五水足以应付。
  
  后来北宋的方腊起义,曾围困温州四十多天,始终不能破城,只得撤军。到明朝嘉靖年间,倭冦屡屡侵犯我沿海各地,攻陷城池无数,温州六次遭受倭冦侵犯,但都始终未能攻入城内。除了守城军民顽强抵抗外,郭璞“斗城”的设计,具有科学的预见性,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郭璞的风水设计构思巧妙,通过北斗七星、二十八宿和五行等的安排,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保证人民安居乐业,不愧为人居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堪舆佳作。
 
  温州的风水格局与它的山脉水系紧密相关。温州龙脉发源于昆仑山南干龙,该龙脉沿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广东、福建、浙江而下,到台湾“抬头”。一支到杭州的括龙山脉后,经青田、丽水一路下来到温州下海,龙的脉力十足。从近处看,温州城至少有三层山护脉,一层是括龙山脉与仙霞山脉、天台山脉相连的外护围层,二层是翠微山、景山、牛山、绣山、杨府山等山中层护围,三层是北斗七山的内层护围。多层山系使温州城在群山的包围之中,仅有东边的龙湾瓯江经此出口(水口),与大海海交汇,真是一座“铁桶”般的聚才之地。
 
  风水少不了水,因为水主财。温州城的发达水系国内少见,堪称东方的威尼斯。温州的外围有瓯江、楠溪江、青江、飞云江四大水系,宛如四条从天而降的彩带,自西北向东南飘逸在东瓯古国的大地上,滋润着温州山川;温州城更有大小河流几十条,纵横交错、星罗棋布于城里阁外,象一条条生龙活跃于温州的角角落落,把财富源源不断地布送到千家万户。
 
  哪里见过如此完美的风水画卷?温州何愁不富、何能不发?
 
  更令人欣慰的是现代的建设者们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时,能把握城市的山水资源进行布局和利用。
  
  温州市2008年通过城市形态整合规划,该规划确定了“可识别之城、山水之城、可驻留之城、有序之城”的构建目标;明确了整合重点为自然山体、河流水系、街道广场、旧老小区;提出了“显山建园、治水还绿、畅道舒行、整点修面”的整合思路。“显山建园”重点整治以翠微山、景山、牛山、绣山、杨府山等5座山体形成的“外圈”背景山系和围绕温州古城“老七山”形成的“内圈”历史文化极核;“治水还绿”重点整治和建设“十字+环形”的水系及绿化景观系统等。规划重“北斗”格局,重水系保护和绿化。现在的温州城里古木参天,世界级园林城市建设目标正逐步实现。那遍布城中南北的“水龙”在岸边宛如“青龙”的一条条绿化带簇拥、护卫下,呼啸而来,飞腾而去。整个温州城生龙活虎、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此时若郭璞在天上望着温州,定会发出自豪的郎笑!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