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近日,洪山区珞南街道方桂园社区桂子花园一期9栋2单元电梯正式动工,预计年底居民就能坐上新电梯。
周美(左)和居民一起乘坐新加装的电梯
近日,洪山区珞南街道方桂园社区桂子花园一期9栋2单元电梯正式动工,预计年底居民就能坐上新电梯。原本因爬楼不便而搬离小区的居民孙和利,如今正高兴地张罗着搬回“老家”。
党员带头,小区居民协同配合,这部电梯的顺利推进,离不开社区“灯塔能量团”退休党员王英宪带领的电梯加装互助小组全程参与。
“社区工作其实就是做人的工作,通过文化活动凝聚人心,发现培育志愿者,让身边人解决身边事,用真情温暖人心。”方桂园社区党委书记周美介绍,在社区,小到收集居民需求,大到监督项目施工,党员已成为解决困难、凝聚居民的重要力量。随着社区环境日益改善,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更高,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
党员牵头摸索可复制经验
居民议事协商加装6部电梯
“加装电梯是好事,可一楼二楼担心影响采光、产生噪声,其余楼层纠结出资比例,还要跑多个部门办理报批手续……”说起电梯加装的流程,72岁的社区老党员王英宪深有体会。
方桂园社区成立于2000年,是一个以单位和商住为主的混合型老旧社区。老年居民占比较高,加装电梯意愿强烈,但一直苦于没有人牵头。
2021年,社区党委找到有土木工程背景的大学退休教师王英宪。“王老师,您在小区居住时间长,又是老党员,和居民之间都很熟悉,要不带头做做居民工作?”
“可以,我来组队伍。”王英宪一口答应。在他的号召下,曹阿原等9名热心居民组成电梯加装互助小组,并先后前往多个成功加装电梯的小区“取经”。
然而,真正推动起来并不轻松。电梯位置选在哪、费用如何分摊、报批手续怎么跑……居民意见不一,争论时有发生。
“我们分工明确,年轻同志负责撰写文字材料、楼上楼下跑腿办手续,我们老同志轮番上门做居民的思想工作。”在社区牵头下,王英宪带领小组先后召开10余次议事会,最终确定了阶梯式费用分摊方案,顺利启动方桂园社区首部电梯加装工程。
10个月后,一部崭新的电梯矗立起来,不仅方便了居民出行,也为其他有加装需求的楼栋打了样。“首部电梯加装成功后,我们将经验推广到其他楼栋。”周美介绍,电梯加装互助小组也成了固定团队,成为指导后续电梯加装工作的“智囊团”。
今年初,桂子花园小区加装电梯时,因基坑位置与地下车库产权方产生分歧。电梯加装互助小组在社区协调下,邀请专家团队参与协商,用图纸和数据逐一回应安全疑虑,最终推动工程顺利进行。
目前,方桂园社区已成功加装了6部电梯,居民们上下楼不担心费力了。居民们常说:“党员牵头的事,我们放心。”
“社区党委要做的就是搭好平台,让有热情、有专长的居民成为主角。”周美说,如今方桂园社区成立了“同心园”社会发展中心,组建起红领巾小队等7支志愿服务队,引导16名退休老党员组建“灯塔能量团”,通过开设“灯塔课堂”、组建“家事调解委员会”,为居民提供电梯安装指导、老年人助餐、纠纷调解等多样服务。
激发居民智慧群众力量
三道社区难题都解决了
如今在方桂园社区,新启用的地下车库里,车辆有序停放;曾经积水的路面上,孩子们在嬉戏玩耍;配餐点里飘来饭菜香,老人们边等餐边聊天……
2023年10月,周美刚来方桂园社区担任党委书记时,就收到了居民在微信群发的三道社区难题:停车位紧张、地面容易积水、吃饭不方便。
“桂子花园小区的地下车库自2001年建成后一直废弃,产权几经变更,产权方认为改造投入大、收益低,缺乏动力。”周美回忆,为打破僵局,去年社区联合物业和业委会,前后启动了8轮协商。
“我们一方面讲清居民停车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站在产权方的角度,帮其分析车库启用后的潜在收益,并承诺物业将全力配合管理。”周美说,经过一年多的协调,产权方最终投入39.5万元,对车库的排水、消防等系统进行全面改造。今年地下车库正式启用,新增75个车位,极大缓解了小区居民停车压力。
“一个人能力有限,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依靠党员、发动居民的力量。”周美说。此前,社区经多方征求意见,在珞南街道帮助下,引进新日月公司,提供10—21元不等的优惠套餐,有需要的居民线上下单,在家门口便能取到热饭热菜。
每次送餐车抵达时,老党员汪防修都会帮助工作人员运送餐食,并总是排到队伍最后,“你们先打,我不要紧”。
困扰社区十多年的积水问题,也在居民代表、物业、区水务局等多方协同下,通过改造排水管道得到解决。
“基层治理不仅要解决事,更要凝聚人。”周美说,今年社区根据居民需求开设“邻里学堂”,引进专业老师教授舞蹈、古筝、合唱等课程。每期报名通知在微信群一发布,名额就被“秒光”。“邻里学堂”不仅丰富了居民生活,也成为社区凝聚人心的温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