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今天的厦门,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开拓创新的厦门,完成了由无序开发到魅力海湾的蜕变,用生动实践写下最好的时代注解。 筼筜湖治理,蹚出厦门城市生态建设的路子。其“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五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实际上是...
核心阅读 长江流经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近年来,这座滨江小镇保护长江生态,优化人居环境,集聚绿色产业,力争实现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让古镇焕发生机活力。 清晨,长江两岸薄雾朦胧。江边,不少人正悠闲散步。“自从修了这条滨江步道,我和老伴可喜欢来晨练了。”家住江边的张女士笑着说。 这里是重庆市江...
近日,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评选揭晓,秦皇岛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奖,综合得分在三个获奖城市中排名第一。这是秦皇岛市继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后,获得的又一个国家级奖项。 “小区改造后,设施完善了、环境变美了,人的心情也好了,今年春节过得十分开心。”2月15日...
日前,苏州城建领域迎来好消息,省首批海绵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在多年的推进中,苏州创新“内嵌融入式”管理模式,将海绵城市建设嵌入城市建设中,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效果显著,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成果显著 从“试点实践”到“全域覆盖” 苏州2016年入选首批省海绵城市...
记者1月22日从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我国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首批5个国家公园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藏羚羊、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长臂猿等标志性物种种群数量稳定增长,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智慧化、数字化监测管理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园区民生福祉得到有效改...
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关志鸥22日在谈到国土绿化工作时表示,2023年我国科学绿化持续推进,完成造林、种草改良1.25亿亩,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857万亩。 这是记者在22日召开的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视频会议上了解到的。 关志鸥说,当前林草工作正处于提质量上水平的关键时期,要在保持数量持续增长的基础上...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等各类市政管线集于一体敷设。在综合管廊内实现对城市生命线的信息化、可视化、智慧化管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补齐了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是构建智慧城市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里子”工程,可助力宜居、...
记者从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河北2023年新建成口袋公园166个,为群众增添了身边的绿色活动空间,助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河北各地以老城区、中心城区为重点,充分利用闲置地、废弃地、公共建筑周边城市空间,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口袋公园,配置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以及饮水、照明、道路、坐凳、垃圾箱等...
日前,记者从市规划资源局获悉,新修订的《天津市湿地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天津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新版《条例》主要变化有哪些?有什么新亮点?本报记者专访了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解读。 《天津市湿地保护条例》自2016年颁布实施以来,为湿地保护管...
园林绿地作为城市中可观可感可进入的绿色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本底和“碳汇空间”,也是人民群众舒缓身心、疗愈解压的绿色港湾,对于全民健康、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江苏全省完成157处“乐享园林”活力空间建设,有效增加了群众身边可休憩、可健身、可交往的活动场地,推动了城市生态空间与公共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