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记忆

走进冬季

发布时间:2025-11-14 08:59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大约在冬季》,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动人的歌词,充盈着有些伤感的诗意。

 

走进冬季

胡贵玉

 

 

《大约在冬季》,

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

动人的歌词,

充盈着有些伤感的诗意。

         

这首歌唱出了别离,

也表达了希冀,

这首歌唱出了无奈,

也诉说了期许。

 

因为一年是四个季节,

所以才会有景色各异,

冬天虽然以寒冷而著称,

但生活中也能找到乐趣。

         

因为热情不可能被冻僵,

所以很多人会踏上冰面嬉戏,

因为灵感不容易被封闭,

所以写诗的人还是斟字酌句。

 

和呼啸的北风说几句心语,

与飘扬的雪花倾情地亲昵,

就在这片僵硬的大地,

追寻令人惬意的欢喜。

         

如果只赞赏春天花红柳绿,

如果只钟情夏天的风雨,

如果只陶醉秋天景色绚丽,

就不是一年完整的经历。

 

可以冻结河流,

可以冰封千里,

但即便是温度再低,

也不会冻僵我的身体。

 

任你万木凋零,

任你寒风凄厉,

我心中的这团热火,

只要活着就不会灭熄。

 

该向东向东,

该向西向西,

只不过外出的时候,

要穿上御寒的厚衣。

 

吟诵几首咏梅的好诗,

我们要向梅花学习,

面对严寒也不能逃避,

一定要让生活继续。

 

(作者系湖北省省直机关退休干部)

 

网评摘编:

 

如果说《大约在冬季》,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那末伟人的《沁园春.雪》,更是一首震天撼地的诗。冰清玉洁是冬季特有的美。白雪皑皑是储存能量,朔风凛洌是蓄势待发。

 

《走进冬季》诗,恰似初冬燃起的一团火,温暖世界,点亮希望,指引方向。冬天到了,春天还远吗,大自然永远是诗和远方!(傅祖然)

 

胡贵玉老师的《走进冬季》以细腻笔触打破了冬日“萧瑟”的刻板印象,将季节感悟与生命态度巧妙融合。诗歌由《大约在冬季》的离别诗意切入,却未沉湎伤感,转而以“寒冷中寻乐趣”“热情不被冻僵”的视角,勾勒冰面嬉戏、寒夜赋诗的鲜活场景,更以“不独赏春夏秋”的哲思,道出四季完整方为人生的真谛。

 

诗中“冻僵河流却冻不僵身体”“寒风凄厉难熄心中热火”的对比,将外在环境的凛冽与内心的炽热鲜明对立,而“向梅花学习”的收尾,更赋予冬季以坚韧的象征意义,字里行间满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困境的豁达,读来温暖而有力量。

 

赞胡贵玉老师《走进冬季》

 

寒季吟哦意自深,

不将萧瑟入诗心。

冰嬉有乐驱霜冷,

笔耕无辍伴雪临。

四季轮回方是韵,

一腔炽热可融侵。

梅魂借得传新境,

字字温情暖客襟。

         (李天友)

 

贵玉战友的这首以季节为载体、融合生命哲思的现代诗,通过四季对比与冬季意象的铺陈,传递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对生命韧性的礼赞。读这首《走进冬季》,最打动我的是字里行间那份“冷而不寒,静而有温”的生命态度——它不回避冬季的萧索,却始终在冰面下涌动着对生活的热望;不沉溺于伤感,反而借季节的轮转,道出接纳不同风景的智慧。诗歌以《大约在冬季》歌曲切入,借四季更迭的必然性展开哲思。诗歌既勾勒出冬季的严酷表象,又以多场景注入人文温度。梅花意象的引入颇具匠心,既延续古典咏梅诗的孤傲品格,又赋予其不让生活停驻的现代生命宣示。整体而言,作品成功实现了自然观察与生命感悟的融合,展现了现代诗歌即景成思的创作特质。(韩 楷)

 

冬有寒威,亦有诗意。这首诗跳出冬的萧瑟,让寒风吹出心语,让雪花化作亲昵,更藏着心中不灭的热火。梅迎寒而开,人向阳而行,四季轮回里,冬的冷冽恰是生命热度的见证,这般豁达,让冬日也有了别样暖意。(王延芳)

 

这首《走进冬季》以《大约在冬季》为引,在寒凉意象中铺陈生命的韧度。诗人不回避冬日的凛冽——北风呼啸、万物凋零,却更执着于挖掘冰封下的热望:滑冰者的嬉戏、斟字酌句的灵感、与雪花亲昵的浪漫,皆成抵抗虚无的星火。尤其“心中的热火不会灭熄”一句,以肉身与严寒的对峙,揭示温暖源于内在生命力的哲学。末段借咏梅点题,将“厚衣御寒”的务实与“生活继续”的昂扬交织,完成从自然寒冬到处世智慧的升华,诠释了完整生命体验必经酷烈洗礼的深意。(冯继明)

16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并标明“新闻投稿/论文投稿”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