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工程

智能建造 助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08-03 13:01 来源:中华建设网

核心摘要:近日,住建部、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中华建设网讯  近日,住建部、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在建造全过程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加快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
 
智能建造 助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何为“智能建造”?“智能建造”全称“利用智能技术和相关技术的建造方式”,是指在建设过程中,减少对人的依赖,达到安全建造的目的,提高建筑的性价比和可靠性。近年来,我国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建造能力不断增强。长期以来,建筑业主要依赖要素投入、大规模投资拉动发展,工业化、信息化程度较低,企业科技研发投入比重不高,建筑业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节能技术融合不够,机器人和智能化施工装备能力不强,迫切需要利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升级传统建造方式。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产业化分院副院长宋兵认为:“实际上,建筑行业目前叫做‘高技术的低集成’。很多部品产品本身是很好的,也很工业化和现代化,但是当它集合成一个住宅产品,它的系统化是不够的。”行业数据显示,目前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比例只有0.03%,是除农业以外,处于信息化水平倒数第二位置的产业,因此,推动传统建筑向数字建筑转型,加快推进智能建造,已是大势所趋。在当下的节点,住建部出台《意见》恰逢其时,对行业发展意义重大,为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意见》指出,要加快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在提升信息化水平方面,积极应用自主可控的BIM技术,加快构建数字设计基础平台和集成系统,实现设计、工艺、制造协同。
 
装配式建筑 或迎爆发式增长
 
如今,装配式建筑已经被各家建筑公司和房企广泛运用,形成了不同的装配体系,万科、碧桂园等企业均是大力推动者。而随着国家层面的不断倡导和相关标准的建立和完善,装配式建筑正在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盖房像搭积木一样”是其主要特点。相比现浇混凝土施工模式,装配式建筑能够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施工效率,同时也符合环保生产的需求。
 
事实上,装配式建筑并非“新事物”,在广州,广东省博物馆、海心沙“亚运之舟”、广州国际会议中心等公共建筑,珠江新城的各大新建写字楼,以及广州各地在建楼盘,都有装配式建筑的身影。而在建筑施工单位和房企的探索过程中,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装配式建筑体系。
 
万科早在2002年就启动包括标准模块和建造方式在内的住宅产业化研究,并在此后十几年内逐步形成“5+2建造技术体系”,即全混凝土外墙、装配式内隔墙、系统模板、爬架、穿插提效+装配式装修+适度预制。
 
而碧桂园则持续推行SSGF新建造技术成套工法。碧桂园的一位在建项目工地负责人曾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通过SSGF新体系穿插施工的方法,楼栋中层在进行主体施工或抹灰等工序时,底层便已能够进入到装修阶段,工序穿插能够大大提升施工效率。
 
装配式建筑走向主流
 
在广东,省住建厅发布的《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已于去年10月起施行,并对建筑层数、装配率等进行了详细规定。而广州和深圳早已分别出台了装配式建筑相关规划和政策。
 
其中,广州宣布在2020年底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需达到30%以上,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50%以上,新立项的人才住房、保障性住房等政府投资大中型建筑工程全面实施装配式建筑。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广州共有96宗土地在出让时规定需采用装配式建筑,面积达880万平方米。
 
而深圳作为国家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今年上半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57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近100%,占新开工总面积的比例达到30.7%。如今,装配式建筑正在逐步走向主流,成为国内建筑行业发展的大势。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