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两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29亿元,其中安排976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设,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打下坚实基础;增城阳山两地互派60名教师支教帮扶和跟岗锻炼;协助举办就业招聘会31场,提供就业岗位13661个;超1亿元消费帮扶助推阳山特优农产品“入湾融湾”……这些沉甸甸的数字,凝结着广州市增城区...
两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29亿元,其中安排976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设,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打下坚实基础;增城阳山两地互派60名教师支教帮扶和跟岗锻炼;协助举办就业招聘会31场,提供就业岗位13661个;超1亿元消费帮扶助推阳山特优农产品“入湾融湾”……这些沉甸甸的数字,凝结着广州市增城区“百千万工程”帮扶协作驻阳山县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在帮扶工作中留下的坚实足迹。
2023年,增城区与阳山县正式结对帮扶协作。自进驻以来,工作队不断深化产业、就业、人才、科技、民生等领域帮扶协作,坚持以高质量帮扶协作工作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实落细,助推阳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反向飞地”打破山区发展壁垒
2024年11月,广州湾区美谷产业园内,阳山(增城)科创协同发展中心正式揭牌。这座规划超20万平方米的产业飞地,集纳了孵化空间、招商平台和会议中心,成为阳山对接湾区创新资源的“前沿哨所”。
而在此前,阳山县还在增城设立了两处“反向飞地”。在增城兴农馆设立的阳山(增城)产业协同发展中心有力地发挥其农产品展示、销售和招商洽谈的作用,加快阳山优质农特产品“融湾”步伐,目前已上架6家企业、30个种类的阳山农特产品,正在与增城供销社、增城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洽谈进一步合作。而设立在增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阳山(增城)科创孵化中心则致力于孵化科技型企业,目前已引入企业两家。三处反向飞地的建立,标志着增城区与阳山县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两地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关系更加紧密。
阳山本土的产业承接平台也在加速升级。工作队积极推动阳山县产业园申报省产业园工作,2024年3月,阳山产业园被省政府正式认定为省产业园。增城区累计投入专项资金9760万元,用于增城阳山两地共建产业园园区事务中心、园区标识标牌、道路升级改造、防灾减灾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园区产业发展,不断增强园区自身硬实力,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打下坚实基础。
招商引资“组合拳”力促项目落地见效
招商引资是地方发展的“源头活水”,有效的招商引资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财政收入,更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地方综合实力与发展活力。工作队坚持项目为王,主动“走出去、请进来”,打出招商“组合拳”。
一方面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开展招商引资活动21场,主动走访广州、深圳、东莞等地企业240余家,邀请增城区工商联、增城区建材装饰协会、广东省民宿协会等商协会和112家企业到阳山考察交流。另一方面积极借助展会平台不断扩大“朋友圈”。积极借助广州乡村振兴展会等大型展会平台开展招商,累计向参会来宾发放招商引资手册、旅游宣传手册750余份,进一步提高阳山知名度。
同步发力之下,产业项目落地见效。自2023年以来,工作队协助阳山引进工业项目6个,预计投资总额2.72亿元,引进农业项目1个,预计投资总额0.5亿元;主导引进农业项目1个,预计总投资800万元;会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引入工业项目1个、文旅项目1个、农业企业3个,预计投资1700多万元。
特色产业激活乡村“造血”功能
在杨梅镇的山林里,山涧清澈见底,石间长出幽绿的水草,几百万只有“水中活人参”之称的石蛙穿梭其中,时而伏于石上,时而潜入泉底,这是工作队和杨梅镇联合引入的特色石蛙养殖产业,采用“公司+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营,年产值达1300万元,它们承载着21户农户和村集体的增收希望,也藏着增城对口帮扶阳山的振兴密钥。
更深刻的变革在于政企联动聚合力。工作队积极对接联系四个广州市派驻阳山县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广州市各后方组团单位优势,聚焦产业发展、农产品产销体系建设、乡村建设行动等重点,开展多形式的帮扶,加快推进小江镇下坪村“红色+”产业等项目建设,建立“造血”帮扶长效机制。
民生为本夯实幸福根基
工作队深知,真正的帮扶必须落脚于民生福祉。2023年以来,工作队累计安排2440万元帮扶协作资金用于民生项目,涵盖教育、医疗、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秤架瑶族乡,增城区中医院、荔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当地卫生院签订帮扶协议,推动瑶医药与中医融合发展。此外,工作队还组织协调省二医、增城区中医院等专家到阳山开展义诊活动,累计服务2000余人。
教育帮扶同样硕果累累。工作队协调增城阳山两地各中小学、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支教跟岗行动,2024年以来,两地教育局共派出60名一线教师交叉开展支教帮扶、跟岗锻炼;联合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60余位教研员开展帮扶阳山县教研活动,覆盖阳山县多所学校,开展多学科帮扶送教活动达53场。通过多形式结对帮扶,阳山中学等11所学校与增城执信学校、广大附中增城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帮扶关系,为阳山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最富特色的当属体教融合创新实践。以省体育局帮扶阳山为契机推动阳山体教融合,开展匹克球进校园、武术夏令营等活动,推动优质体育教育资源下沉,有效提升阳山体教水平。
一串串跃动的数字、一个个落地的项目、一幕幕生动的场景,共同勾勒出增阳协作从“输血”到“造血”、从“帮扶”到“共赢”的清晰轨迹。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重要节点上,增城与阳山的携手同行,正不断为阳山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共同擘画产业兴县、生态立县、文旅强县、民生暖县的美好未来。(黄慧祯 记者 姜业庆 张李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