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工程

工地“记者”这十年,一路风雨一路歌

发布时间:2025-11-10 12:35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我叫侯艳艳,现任中交一公局集团绍兴104国道项目综合办主任。回望来路,从云贵高原到江南水乡,从青涩的宣传干事到独当一面的青年骨干,这一路,风雨兼程,却也歌声嘹亮。

每当日历翻到十一月,中国记者节的气息便悄然临近。作为一个并非记者,却自诩为工地“记者”的人,这个特别的8号总让我心潮起伏。

  

我叫侯艳艳,现任中交一公局集团绍兴104国道项目综合办主任。回望来路,从云贵高原到江南水乡,从青涩的宣传干事到独当一面的青年骨干,这一路,风雨兼程,却也歌声嘹亮。

  

前奏:从仓库到一线。2017年,我二十二岁,怀揣梦想入职海威公司,初踏炽热而厚重的云贵高原。理想与现实的第一次碰撞,竞是来到沿印松项目接到的首份工作:一名仓库管理员。从心怀笔墨的大学生到整日与螺丝钉打交道的库管员,落差不言而喻。但工地尘土教会我第一课:再宏大的蓝图,也需基础砖石垒砌。后来,我被调整到党群信息员岗位,也正赶上公司大抓基层宣传文化建设的好时机,一个念头愈发清晰:我要讲好工地故事,传播企业好声音。

  

第一支歌:从“空洞”到“有温度”。这一切,始于《这里是你不知道的艰难险阻》初稿被退回的那一刻。稿纸上那红笔圈出的“空洞”二字,灼得我心悸。我深知,必须做出改变。戴上安全帽,穿上反光背心,我奔向以险峻著称的项目最前线。山风裹沙,吹得人睁不开眼;新布鞋陷泥沼,黄泥糊满相机背带;饥肠辘辘是常事,但这一切未能阻挡我的脚步。我倾听工友念叨家事,共情年轻夫妻的辛酸。“墩柱”、“承台”等工程术语,连同工友褶皱的泥手与汗水,一同嵌入笔尖。我终于明白,筑路人的故事不在文件里,而在最真实、最粗粝的细节中.

  

仓库王师傅的话回响耳畔:“螺丝钉要拧到根上,板子才能立起。”从此,我花更多时间跟测量队转山,看朝阳爬桥墩,看安全帽在晨曦中晃成星星。我的文字终于褪去了“空洞”,浸染了泥土的厚重与汗水的咸涩。稿中再不是“奋勇争先”的口号,而是“老张把半块馒头塞给徒弟时,手背伤口渗血”的具象瞬间。

  

带着汗水的笔杆,才能让文字长筋骨。这些年,无论是跟进工程进度,还是挖掘人物素材,我时常被身边人的坚定信念与奉献精神深深感动。我最大的惶恐是,我的站位、我的思考、我的文字,能否承载他们生命的重量?他们的牺牲与奉献,理应被看见、被记录。

  

第二支歌:从记录者到共建者。 2020年初,疫情稍缓,我奔赴泸州二环路项目。为宣传好品牌工程,办公室灯光常亮至后半夜,键盘声与蛙鸣相伴,汗水滴落稿纸。“红色工地”跃然纸上时,以“深度、广度、高度、温度”为核心的宣传构思渐清。这套“进阶之道”获好评,稿件也被多方转载。《老吴和他的桥》《他的故事》等作品相继诞生,这是我与工地、工友同频共振的证明。

  

第三支歌:从信息传播者到价值创造者。经过沿印松磨砺与泸州项目的淬炼,2024年,我来到绍兴104国道项目。这里,我借地方交通局、工会、团委之力,搭建党建共建、宣传共享框架,瞄准工程亮点、地方特色与人文情怀,以有温度、有担当的笔尖书写新时代基建。听船老大讲大运河故事,拍老师傅编扎乌篷船模型,咀嚼班组长小周信中所写:“路通了,家就近了。”在绍兴,我更懂宣传如何创造价值,宣传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成连接项目与社会的桥梁。

  

这些年,我共计获得海威公司的6年宣传优秀先进个人,基层宣传工作让我深深懂得,一个宣传工作者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写了多少万字、发表了多少篇稿。真正的价值在于,只有那些沾着工地泥土、带着自身汗水、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文字,才能拥有穿透人心的力量,才能最终落进人们的心里,激起回响。记者节之于我,不是职业的庆典,而是初心的拷问。我的“长征”路,就是用这支笔,陪着路桥一起生长,记录下每一寸通途背后的汗水与荣光,

 

  

从“新兵”到“骨干”,这一路的风雨,最终都化为了我生命中最动人的歌。如今,当我站在绍兴104国道项目的工地上,看着又一条通途在脚下延伸,我知道,我的笔不会停歇。因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还有太多的故事值得被讲述,太多的汗水值得被铭记,太多的荣光值得被书写。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成长史,更是千千万万筑路人的集体记忆。而我,只是幸运地成为了那个执笔的记录者,用文字和镜头为这个伟大的时代,为这群可爱的建设者,立传,歌泣,见证。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并标明“新闻投稿/论文投稿”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