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8月5日,国家疾控局、住建部等16部门联合发布《健康中国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标志着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我国以更优环境护航全民健康迈出新步伐。《实施方案》强调,要倡导简约绿色装修,完善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推进社区绿地、步道建设和维护,普及无障碍设施使用,营造宜居绿色安全...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阎秋) 8月5日,国家疾控局、住建部等16部门联合发布《健康中国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标志着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我国以更优环境护航全民健康迈出新步伐。《实施方案》强调,要倡导简约绿色装修,完善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推进社区绿地、步道建设和维护,普及无障碍设施使用,营造宜居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人类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正式实施,我国健康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不断改善,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逐步优化,空气污染防治不断加强,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持续提升。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我国健康环境建设工作面临新老环境问题交织的困难与挑战,需进一步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营造宜居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为此,国家疾控局、住建部等16部门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
《实施方案》按照“坚持健康优先、关口前移,倡导绿色发展、综合治理,深化全民动员、社会共治”的行动策略,将环境健康理念融入各领域政策体系,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坚持社会共治,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优势和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的桥梁作用,个人、社会、组织等协同推进,引导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推动健康环境共建共治共享。
《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达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关于健康环境2个结果性指标和4个倡导性指标要求:实现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持续改善,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及以上;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倡导防治室内空气污染,倡导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倡导提高自身健康防护意识和能力。
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如何推进?《实施方案》提出,开展“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健康舒适居家环境促进行动、友好社区环境建设行动、健康场所推进行动、优美生态环境建设行动、环境健康风险管理能力提升行动”六大行动。并按照个人和家庭、社区和场所、机构和组织3个层面提出16项举措。
针对个人和家庭层面,开展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健康舒适居家环境促进行动。针对社区和场所层面,开展友好社区环境建设行动、健康场所推进行动。针对机构和组织层面,开展优美生态环境建设行动、环境健康风险管理能力提升行动。
《实施方案》提出的16项举措,从家庭空调滤网的清洁维护,到社区健康驿站的贴心守护;从个人碳足迹的主动管理,到新污染物治理的科技攻坚;从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坚实保障,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未雨绸缪——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描绘的,是一幅将健康镌刻在绿水青山间的环境蓝图。
《实施方案》强调,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导个人和家庭在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中,养成节能降耗、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做好个人碳足迹管理。使用清洁能源和绿色节能产品,节约用水、用电,绿色出行、低碳出行。选用环保包装,分类投放垃圾。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碳普惠”活动。
要求,建设安全舒适居家环境。倡导简约绿色装修,推广防滑、防磕碰等适老适幼安全家居产品和设施。推进健康社区环境建设。提升社区环境与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推进社区绿地、步道建设和维护。合理规划健身休闲场所,增配娱乐运动设施。普及无障碍设施使用,优化多功能公共空间设计,规范吸/消/隔声设施使用,加强噪声管理,打造全龄友好、安全健康、宁静和谐的社区环境。
强调,要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着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厕所改造、垃圾污水处理、乡村噪声污染治理、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及畜禽粪污收集利用处置工作。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改善农村社区环境卫生状况。强化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