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特色小镇“政绩化”之风,必须坚决刹住

发布时间:2019-09-24 10:45 来源:

核心摘要:多重政策利好下,短短几年里,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一些地方政府大干快上,把特色小镇建设当作票子和帽子,重数量不重

多重政策利好下,短短几年里,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一些地方政府大干快上,把特色小镇建设当作“票子和帽子”,重数量不重质量,求速度不求方向,走向了“政绩化”的歪路。

2016年相关部委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随后各级、各地政府通过中央财政、专项建设基金、地方补贴展开特色小镇建设,目前平均每个省有16.1个特色小镇,每个地级市有1.7个。现实中,特色小镇的建设存在着揠苗助长的短视倾向,很多决策都让位于政府短期的政绩和利益。

目标引领,资金倾斜之下,一些地方急于求成,规划出特色小镇名单、建成时间和规模,层层分解具体任务,习惯性地打造“形象工程”。还有一些本身没有相关产业基础的地区跟风新潮概念,盲目打造人工智能小镇、电商小镇、基金小镇等等。事实上,不少地区对特色小镇的理解还很浅,对建设规划都是一笔糊涂账,以为抢到特色小镇的牌子,就是抢到了优惠政策和钱,往往沦为招商引资或土地财政的幌子。

形象工程的做法,往往是要“面子”,轻“里子”。特色小镇不只要建设“硬环境”,更要营造“软环境”。交通的便利、设施的完善等“硬环境”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在不断完善硬环境的同时,让特色小镇有持续的生命力,还需要在“软环境”上寻求新的突破。比如,积极招才引智,优化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医疗环境等,让人才在小城镇也能享受到与大城市一样高质量的生活品质和生活保障,让人才落户没有后顾之忧。

政府主导规划下的小镇,容易用行政式思维代替市场规律,重管理轻服务,重口号轻体验,结果是阻碍市场主体自我发展。政府主导下,容易出现市场主体错位,依赖举债建设,在当下地方债务率较高的形势下,风险较大。一些小镇尽管有名义上的公司在经营,但背后的主体仍然是政府。政府不需要凡事都“当家长”,应该把相应的职能还给其他主体,能赢得市场、持久经营的产业往往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急于求成,运动式地搞特色小镇,结局是“虎头蛇尾”。此前,一篇《2018中国特色小镇死亡名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今年5月,相关部门淘汰整改了427个“问题小镇”;8月,云南对当地3个特色小镇因公共服务欠缺、产业偏重进行整改,如整改不到位将收回奖补资金。小镇建设,需要走上一条符合规律的良性发展之路。

特色小镇的建设要从自身产业基础、文化积淀出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造有“灵魂”的特色小镇,而不是打造空中楼阁。打造的时候风风火火,结果只是昙花一现,关键是因为无法跳出工业时代的惯性思维,过度依赖地产和商业,没有把握新经济的发展规律。比如当前中国60%的特色小镇都是以旅游为主题的文旅小镇,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有优美的风景,还需要重视服务和运营。优美的风景和小镇的广告可能带来游客的线性增长,但是提升游客的服务体验和旅游感受,让游客参与到特色小镇的价值创造和品牌打造当中,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却可以带来小镇指数级的发展。

一个产业的培育、一个小镇的打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特色小镇要有长期思维,特色小镇要对标先进,要么出众,要么出局。大多数人只知道法国格拉斯小镇因香奈儿5号而闻名于世,但忽视了格拉斯小镇的农民从1614年就开始种植香料花卉,到1730年才诞生第一家香料生产公司,探索出小镇产业结构的发展模式,用了116年之久。有时候快就是慢,欲速而不达,不能以牺牲长期利益为代价谋求短期发展,有时候慢就是快,厚积才能薄发。

(央视网评)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