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苏州:螃蟹与人争水,“阳澄湖困局”如何解?

发布时间:2019-11-14 16:10 来源:光明网

核心摘要:对苏州来说,阳澄湖的生态功能远远比每年生产多少大闸蟹更重要,为此付出一定的成本也是可以承受的。但是对于养殖户来说,大闸蟹的养殖规模和产量直接关系着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准.....,二者如何平衡呢?

人人皆知阳澄湖大闸蟹的大名。可是养螃蟹的代价却不是人人都知道,更不是人人都在承担。
 
阳澄湖的水原本就不只是为螃蟹服务的。阳澄湖是太湖流域重要的水源地,目前是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的第二水源地,也是苏州的备用应急水源地。为了保护阳澄湖水质,苏州市从2001年起就不断压缩大闸蟹养殖的围网面积,目前仅剩1.6万亩。
 
timg_副本
 
但是据央视财经报道,“螃蟹上岸,污染还湖”的新问题又出现了。最近几年,阳澄湖周边村落的村民将自己家农田挖成池塘,引入阳澄湖水,开始做起了大闸蟹养殖的营生。池塘里不能养螃蟹?当然不是,问题是池塘里的螃蟹同样是用冰鱼和玉米来投喂,养殖完的废水再回流到湖中,污染一分不少地又回来了。据了解,阳澄湖沿湖区域建成的养殖池塘面积已高达7.48万亩,是湖内围网面积的四倍之多。
 
这个局面令各方都会感到尴尬。对消费者来说,花高价买来的“阳澄湖大闸蟹”很可能是阳澄湖边上的池塘里养出来的,难免有被欺骗的感觉。另一方面,“污染还湖”大大抵消了政府压缩围网面积的治污效果,治污有沦为表面文章的风险。
 
归根结底,阳澄湖周边村民对大闸蟹养殖的“执着”是为了生计,也是为了改善生活。阳澄湖大闸蟹名声在外,从来不愁销路,而且价格几乎年年在涨。靠着这张金字招牌,谁也不舍得主动少养。湖里不让养就上岸养,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但如此并非长久之计。据报道,从2016年至今阳澄湖水中总磷的指数一直保持在0.06毫克/升左右,四年时间没有明显变化,属于四类水源标准,而三类及以上水源才可以作为饮用水源。螃蟹有水喝人没水喝,这是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宗旨背道相驰。这说明阳澄湖的治污之路已经到了瓶颈,当下到了明确取舍、迎难而上的关键节点。
 
对苏州来说,阳澄湖的生态功能远远比每年生产多少大闸蟹更重要,为此付出一定的成本也是可以承受的。但是对于养殖户来说,大闸蟹的养殖规模和产量直接关系着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准。如何通过利益补偿机制让这两者实现平衡,需要通盘考虑,长远规划。要明白堵不如疏,一味禁止可能只是让有形的污染无形化了。
 
对阳澄湖周边地区来说,也应该打破思维桎梏,主动转型,开拓新的发展方向。比如发展旅游业,阳澄湖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风景秀丽,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棋局中不难找到自己的位置。
 
再比如,众所周知市面上有很多打着阳澄湖名义的“洗澡蟹”,那么阳澄湖为什么不能发展成一个光明正大的螃蟹流转中心呢?制定标准体系,做好安全检测,可以让“经过阳澄湖认证的螃蟹”比“阳澄湖里养出来的螃蟹”更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阳澄湖的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但只有保护好这一湖清水,才有一个可以一直捧着的金饭碗。(文:西坡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