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美丽创造价值”,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雨露乡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抓好农村厕所革命、“两污”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建房品质提升等民生实事,在建设和美乡村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蝶变。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美丽创造价值”,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雨露乡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抓好农村厕所革命、“两污”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建房品质提升等民生实事,在建设和美乡村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蝶变。
雨露乡雨露村委会花树大村,过去曾是出了名的“脏得走不进去”,如今是公认的“美得转不出来”,走出了一条“村庄美、投资热、旅游旺、村民富”的新路子。
“过去,到处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周围群众怨声载道,我也和村内的其他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雨露乡花树大村白家小院民宿老板杨晓丽说。
2022年,乡党委、政府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了领导包村、工作组包片、干部包户制度,带领群众一起清五堆十乱、拆残垣断壁、种花草树木。村庄变美丽了,也给当地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楚雄州国有资本发展有限公司将文旅项目落地花树大村发展乡村旅游,杨晓丽也果断决定回家创业发展民宿。
“如今,环境变美了,腰包也鼓起来了,感觉日子也越过越有劲儿了。”杨晓丽说。
近年来,雨露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创新开展了“12341”工作法,即:做好“一个规划”,以“风华雨露”国家AAA景区为核心,按照“统一规划、单点引爆、连片开发、整体发展”的理念,形成农文旅融合“一环、两带、六区”的总体规划,让山水林田生态串联、菌果相依,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承载着乡愁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夯实两项基础,坚持“整治为了群众、整治依靠群众、整治成果由群众共享”,打牢群众基础和政策基础;培育三种业态,坚持以“美”招商,打造精品民宿37间,通过国有企业引领建、头部企业示范建、社会资本跟进建、带动群众自发建“四种模式”和“美丽庭院+”探索,打造特色庭院11个,以“春赏菜花夏找菌、秋闻菊香冬摘果”为思路,开发旅游线路4条;盘活四种资源,采取自主经营、出租盘活、参股分红、发展产业等方式,盘活民族文化资源、菌资源、闲置资源、乡土人才资源;实现一个目标,通过和美乡村建设促进了人才回流,返乡村民从打工者变为创业者,以自建民房、经营餐饮、景区务工等方式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环境之变带动乡村之美,乡村之美带动产业兴旺,美丽乡村实现美丽经济。
如今的雨露乡,吸引了昆明竹烟波月、大理雪庐、楚雄彝太旅游等多家企业前来投资,回引了317名青年返乡创业就业,2024年接待游客数量达15万余人次,旅游总花费达2260万元,实现了从人居环境整治到美丽乡村再到美丽经济的蝶变。(通讯员 李燕 朱艾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