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寻古迹 看非遗 守护施州古城根脉 传承历史文化薪火

发布时间:2025-08-22 11:51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施州古城是鄂西南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历史文化价值独特而深厚。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杜佳晨  通讯员 牟斐)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跨越千年的集体记忆,镌刻着文明发展的基因密码,是中华文明绵延赓续的历史见证。

 

施州古城是鄂西南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历史文化价值独特而深厚。作为古施州州治,它曾是鄂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隶属多地,是朝廷治理多民族地区的重镇,见证了当地社会发展;其“清江流域第一城”的山水格局,尽显“天人合一”的自然融合之美;依山而建的城池形态,将传统营建思想与地形结合,城墙、街巷等构造独具地域特色,是古代山区城池的珍贵“活标本”。

 

恩施州古城全景图.png施州古城全景

 

恩施城的烟波里,山水与历史交织成传奇。在文昌祠八百年雕花窗棋的纹理里,在摆手舞“同边手”摆动的千年韵律中,在利川红氤氲的香气间,在西兰卡普斑斓的丝线里,这座深藏于鄂西南的瑰丽秘境,正以文化传承的方式构筑一座贯通古今的精神桥梁。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恩施州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强化规划引领、筑牢文化基地和实施城市更新等举措,有效激活古城片区发展活力,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规划引领,推动新旧共生图景

 

走进恩施,州城各地非遗展演活动精彩纷呈,亮点多多。

 

州城清和园广场,各县市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三棒鼓、喜花鼓、摆手舞等非遗节目精彩上演,游客们与非遗传承人热情互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州境内居住汉族和28个世居少数民族,是巴文化的发祥地,巴楚文化、巴蜀文化、汉文化的碰撞交流,沉淀出独特的西南官话文化气质,更在《湖广通志》“施州属荆州之地”的记载中找到了悠远注脚。

 

武圣宫.jpg武圣宫

 

高屋建瓴,经世致用。恩施州文化传承既有思想理论层面的认识论,也有实践操作层面的方法论;既有宏观层面的规律性认识,也有具体层面的实践路径。

 

近年来,恩施州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积极行动,深入分析古城历史文化特色、内在潜力和发展空间,统筹市政管网、基础设施、老旧小区改造、消防安全等专项规划,指导相关单位科学编制了《施州古城重点片区更新城市设计》《恩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恩施市和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恩施市城乡街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恩施市西后街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

 

规划不止于纸面,漆器髹饰、西兰卡普、竹编技艺、吊脚楼营造等主体展示馆次第落成,东门城墙、文昌祠等古迹见证岁月变迁;技艺传承有了鲜活舞台;南曲、堂戏、柳子戏、民乐演奏等展演活动常态化上演,文昌祠的儒雅书香在保护与活化中重焕光彩,历史文脉与现代城市功能交相辉映。

 

保护,绝非孤立地封存。恩施创新性地将历史遗产、居民生活空间与武陵山水视为生命共同体进行整体呵护。改造提升、修复展示、重建织补、构筑标识——多种手法并举,让历史文脉与现代城市功能如藤蔓般自然缠绕、共生共荣。

 

筑牢文化基地,彰显古城底蕴

 

恩施古城作为历史上的政治、军事重镇,承载了土司文化、屯堡文化等独特历史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城内传统街巷、吊脚楼建筑与巴楚文化元素交相辉映,东门城墙、文昌祠等古迹见证岁月变迁。

 

城乡街历史街区风貌.jpg城乡街历史街区风貌

 

据史料记载,恩施古城始建于北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宋代开始筑城,距今已有1450多年历史。

 

恩施古城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集古民居、古城墙、古城门、古城楼、古街道、古商铺等人文景观,一出场,自带文化气。

 

依山傍水,山环水抱,施州古城素有“诸水环流,形若楼船”、“城为舟形”的美称。城内有横七纵十六共23条道路,纵多而短,横少而长。东门永胜坊、南门镇远坊、西门永宁坊、北门宁清坊错落有致。大小十街商肆林立,县署设于东门承胜坊,府署设在西门鼓楼街,市井繁华与历史的沧桑在此交融。

 

IMG_20240125_110954.jpg和平街历史街区

 

今六角亭的古代遗存大多数为明清时期,包括城墙、城门、民居、庙宇,其中保存较好的有古城墙、武圣宫、文昌祠等。古城内还保存有近30处传统民居建筑,硬山的封火山墙、砖雕门楼的精美雕饰,如一幅生动的历史长卷,集中展现着恩施市历史城区的原真风貌,城乡街、和平街、西后街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这里,文人拍客纷纷以文字或影像的方式表达对这座古城不同的追忆,他们用脚步丈量恩施老城的六街十巷,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城新生,源自创新。恩施州住更局创新开展现代艺术展览、话剧、脱口秀等新兴文化活动,以“跟我去恩施吧・老城寻宝”“施州古韵・恩施市精品文物陈列展”为主题,结合时令活动与黄金周节假日,举办了多场节庆活动,开发集市夜游、施州府宴等新IP,打造夜经济聚集区,实现文化、旅游与商业的深度融合。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恩施以“微改造”整体推动老城厢复兴发展,使古街古巷既延续了风貌肌理,又焕发出新的时代气息,实现了文化遗存真实性、传统风貌完整性、社会生活延续性相得益彰。

 

加快城市更新,促进主客共享

 

城市是人民幸福生活、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载体,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行动。

 

那么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彰显文化品位,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市文化?恩施州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微信图片_20250822112318.jpg施州古城的一角

 

以文兴城、以文促产。近年来,恩施州高度重视施州古城的保护利用,联合组建了施州古城建设指挥部及施州古城旅游开发公司,组织编制了以保护利用为核心的施州古城城市更新方案,目前正在加紧推动施州古城城市更新一期项目建设,项目将在2025年内启动。

 

以“绣花”功夫改善城市环境,统筹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雨污分流、强弱电杆线整治、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公厕垃圾等106个民生项目,留住传统街区风貌,令老城区重现生机。

 

组建“施州古城建设群众工作专班”,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攻坚,鼓励群众参与古城配套建设,带动开发城乡街与临江悬崖闲置建筑资源,新增主题民宿、特色购物、道地餐饮等市场主体。

 

此外,建立“平安文物”安全监控系统平台和古城智能导航系统,实现对文物建筑24小时实时监管,引导市民游客高效游玩,促进城区、社区和景区功能融合。

 

近年来,恩施州住更局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通过推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能够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孩童的足音叩响明代石桥,当西兰卡普的彩线在阳光下流转,在城市肌理与乡土脉络中,施州古城,是镌刻在巴楚大地上的文明活化石,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见证。守护这座古城,就是守护中华文明的根脉。

山高水阔,瑰宝不朽,恩施州古城文脉绵延永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在今后的保护和活化利用中,恩施州住更局将共同保护和有机融合利用,挖掘古城价值,讲好恩施故事,展示恩施形象,定能让施州古城品牌“走出恩施,走向全国”,让全国游客“走进恩施,走进古城”。

2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