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深圳都市圈规划再提速

发布时间:2020-05-15 08:28 来源:李晓旭

核心摘要:深圳市发改委近日提出,加快推进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协调莞惠河汕四市共同参与。消息甫出,即引发各界关注。近期,除了河源启动

深圳市发改委近日提出,加快推进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协调莞惠河汕四市共同参与。消息甫出,即引发各界关注。 
 
近期,除了河源启动谋划“深河特别合作区”,惠州也发文积极参与推进深莞惠都市圈建设。规划中的深圳都市圈,莞惠河汕都扮演什么角色?深圳有意在临深片区发展TOD大型安居社区,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谁来建?

深圳都市圈规划提速 
 
4月28日,深圳市发改委公布2020年工作计划,提出加快推进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协调莞惠河汕四市共同参与。 
 
回顾历史,上述五座城市渊源颇深。1979年之前,五市均属于惠阳地区。1979年惠阳地区撤销宝安县,改设深圳市。1988年,惠阳地区拆分为四个地级市:东莞市、河源市、惠州市、汕尾市。本就是“一家人”的五座城市,曾因加快发展而分开,后因发展而彼此靠近。2014年,广东省政府批准河源、汕尾按照“3+2”模式加入深莞惠经济圈,三市年度联席会议扩大至五市共同参与。之后有专家建议深莞惠经济圈(3+2)升级为以深圳为龙头的C5深圳大都市圈(C5即City Five),向纽约、东京、伦敦等大都市圈看齐。2019年,这五座城市的GDP共计4.27万亿元,约占广东省的40%。 
 
公开信息显示,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此前已经启动。2019年12月,深圳市发改委就曾组织到东莞开展深圳都市圈规划调研,并召开座谈会。惠州市发改局近日证实,去年底,深圳市方面曾组织团队到惠州市专门开展有关深圳都市圈规划的调研。惠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中提到,积极参与推进深莞惠都市圈建设,参与编制深莞惠都市圈发展规划。河源市在去年11月份发文,启动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调研工作,提出重点谋划“深河特别合作区”。
 
交通基础设施是基础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去年2月印发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一 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提速,将为都市圈构建打下基础。 
 
去年12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徐忠平表示,未来深圳将打造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希望随着深莞惠一体化的推进,拓展与近邻城市的轨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目标是实现与相邻城市之间的一小时通勤、二小时通达。
 
在“新基建”热潮下,深圳相关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提速。5月1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公告,对5条轨道交通进行勘察设计总体总包标段招标。其中,深惠城际、深大城际、深汕高铁3条都直接经过惠州。《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调整(2017-2022)》也显示,深圳4条地铁将衔接东莞。比如,深圳6号线支线将联通东莞1号线;深圳地铁11号线将与东莞3号线连接等。 
 
临深建大型安居社区 
 
随着大都市圈发展及区域协同进一步加强,未来职住关系也需要在更大的区域空间尺度研究与统筹。4月28日,深圳市住建局局长张学凡在参加本地民心桥节目时透露,深圳可能会在临深地区建设大型安居社区,目前正在着力谋划。 
 
根据《深圳市住房发展2020年度实施计划》,深圳将探索城际合作,沿区域性高铁、城际铁路、轨道周边,探索在东莞、惠州临深片区发展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大型安居社区,推动深莞惠等城际间互惠共赢、协同发展。 
 
今年年初,在深广东省政协委员聂竹青提到--在深圳工作,在临深片区居住的深圳人约有8万人,其中居住在东莞的占67%、惠州的占18%。 
 
工作在深圳,居住在临深,附着在房产上的一系列公共服务配套如何均等化?聂竹青建议,省政府可协调深圳、东莞、惠州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就临深片区合作建设大型安居社区涉及的户籍、教育、医疗等配套政策的突破进行沟通,将区域联动向纵深推进,推动建立都市圈城际住房合作机制。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