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上海:2025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960公里

发布时间:2021-07-03 06:38 来源:

核心摘要:日前,上海市出台《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2025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960公里,保持全国前列;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600米半径范围内常住人口、就业岗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55%、61%以上。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韩冬)    日前,上海市出台《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2025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960公里,保持全国前列;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600米半径范围内常住人口、就业岗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55%、61%以上。
 
a6d258b4-5d6a-460d-ab4b-67d5de3dbe3a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上海综合交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总体思路是:持续完善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超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坚持“强枢纽、织网络、提品质、优治理、促转型”的发展策略。
 
发展目标是:打造“立体融合、人本生态、智慧高效”的高质量、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国际航运中心世界一流,区域一体化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全国领先,综合运输服务品质一流,交通治理能力全面现代化。
 
所谓立体融合。就是围绕国际航运中心、长三角一体化和全球城市建设,全力提升“海、陆、空”全方位融合的立体化交通体系,提升枢纽辐射和连通能力,提高交通运输协调整合水平。
 
人本生态。就是紧紧围绕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建设,营造富有魅力的交通环境、快慢相宜的交通条件、可持续的绿色交通模式、可化解和抵御风险的交通能力,为塑造人性化城市、人文化气息、人情味生活提供更多更舒适的出行空间。
 
智慧高效。就是围绕创新之城、智慧之城建设,积极打造交通新技术示范应用新高地、交通服务智能化新典范,提高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现代化水准,人畅其行,物畅其流。
 
为实现发展目标,《规划》提出了:巩固和提升国际海空枢纽能级;加快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全方位提升客运、货运服务品质;持续优化完善道路系统功能;建设功能完善的新城综合交通系统;加快构建重点地区交通体系;提升交通精细化治理和安全管理能力;加快建设智慧交通和新型基础设施;加速绿色低碳交通转型发展;进一步健全综合交通保障机制等十项主要任务。
 
在海港方面《规划》提出,上海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4700万标准箱(TEU)以上,水水中转比例52%以上。
 
空港方面《规划》提出,航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1.3亿人次以上、货邮年吞吐量达到410万吨以上,均保持世界前列。
 
铁路对外通道方面《规划》提出,加快构建“五向十二线”干线铁路通道布局,实现上海中心城60分钟可达毗邻城市,主要枢纽120分钟可达长三角主要城市。
 
在轨道交通方面《规划》提出,2025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960公里,保持全国前列;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600米半径范围内常住人口、就业岗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55%、61%以上。
 
在客运服务方面《规划》提出,继续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2025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重(不含步行)达45%以上,公交专用道高峰时段平均车速保持在16-18公里/小时。
 
在货运服务方面《规划》提出,2025年,形成与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与市民生活和商贸物流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稳定、绿色低碳、经济高效的货运服务体系。
 
《规划》要求,建设功能完善的新城综合交通系统。推进“五个新城”加快形成支撑“30、45、60”出行目标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框架:30分钟实现内部及联系周边中心镇出行,45分钟到达近沪城市、中心城和相邻新城,60分钟衔接浦东和虹桥两大门户枢纽。新城道路网密度达到4.5公里/平方公里。
 
要加快构建重点地区交通体系。自贸区临港新片区,2025年,基本实现“15、30、60、90”的出行服务目标,即新片区主城区15分钟到达浦东国际机场、30分钟可达中心区龙阳路等枢纽、60分钟可达虹桥国际机场、90分钟可达长三角毗邻城市。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到2025年,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先导性、服务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实现启动区至虹桥枢纽公共交通45分钟可达。虹桥商务区,到2025年,基本建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规划》明确,到2022年底,要创建100个停车治理先行项目,开工建设10000个公共停车泊位。加快建设智慧交通和新型基础设施,到2025年,科技全面赋能交通发展,形成一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泛在、协同、智敏的新一代智慧交通设施体系基本成型。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