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巡视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
巡视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
广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守政治巡视定位,连续三年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开展巡视,把政治监督做在南粤大地田间地头,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走深走实,促进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锚定“百千万工程”连续三年部署开展政治巡视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广东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五次到广东视察,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和重要关口为广东把脉定向、掌舵领航,寄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明确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求广东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在广东不到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22个县(市、区)、1613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发展基础不尽相同,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直比较突出。走好走实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之路,努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更趋协调、更有后劲的发展——这是“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最紧迫的任务。
广东省委牢记嘱托,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从2022年开始在全省部署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切实扛起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政治责任。省委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力亲为,在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的同时,亲自部署“百千万工程”巡视工作,先后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书记专题会议听取情况汇报,提出具体要求,全程加强指导。
在省委坚强领导和高位推动下,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围绕“建设性监督”,把准节点、因势而为,科学推进:在2023年末“百千万工程”实施一年时,启动第一轮“百千万工程”巡视,推动粤东西北12个市、27个县(市、区)“百千万工程”工作从“开局起步”向“加力提速、全面突破”深化;在2024年末、2025年上半年,“百千万工程”实施两年后,先后安排两轮巡视和一轮督导检查,对粤东西北47个县(市、区)、珠三角28个县(市、区)开展专项巡视,对各地抓实抓好“百千万工程”再加压、再督促,巩固提升2023年巡视成果,确保“三年初见成效”的质量和成效。
巡视监督别人必先武装好自己。省委巡视组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每轮巡视开始前,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之“矢”去射高质量发展之“的”。省委13个巡视组牢记使命任务,投身“百千万工程”巡视的广阔天地,纷纷探索政治巡视的新打法:走村入户的“田间监督”、同题共答的“建设性监督”、依靠群众的“督导式监督”,以更加精准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任务在基层落地生根。
从2023年冬至2025年春,从粤东西北到珠三角,广大巡视干部战风斗雨深入“百千万工程”一线,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林下道旁把党中央的乡村振兴政策、省委具体部署送到群众心坎上,引导激励党员干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干创新、奋勇争先:少数党组织“一把手”一开始推进“百千万工程”紧迫感不强、责任感不足,巡视后自觉将其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实施;部分基层干部此前将“百千万工程”简单理解为“搞工程、搞卫生”,存在“等靠要”思想,巡视后深刻认识到这不仅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一项发展工程、幸福工程;一些地方最初“干部干、群众看”,巡视后“干群合力干、群众主动干”,凝聚各方力量深度参与,干群关系得到新的发展……
边巡边改夯实民生民心工程
“阿公,您对这个小公园还有什么意见?”“阿婆,您村里的喝水问题解决了没有?”“村支书同志,群众对依托‘大丹霞’发展有什么想法?”……
“百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省委巡视组坚持走群众路线,带着地图和问题清单走镇进村,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把新时代巡视工作做到千家万户。
七月盛夏,韶关市西联镇下胡新村的水泥路两旁,一栋栋白墙蓝瓦的小洋楼在太阳下泛着光。村民们喜气洋洋地忙着装修,准备在春节前搬进新房。此前,这一安置房项目因资金等原因长期停工,村民反映强烈。在巡视组督促推动下,当地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统筹力量、积极谋划,重新启动新村建设,469户村民圆梦安居。“这么多年天天盼着早日住进新房,现在钥匙终于拿到手了!”正在收拾家具的胡大姐高兴地说。
巡视发现问题的目的是推动解决问题。针对“百千万工程”主战场、主阵地在基层的特点,省委巡视组在深入检查市、县本级工作的基础上,把监督重心放在镇、村两级,把巡视监督做实在基层一线、群众身边,推动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聚焦“一老一小”,解决弱势群体生活保障问题。针对阳江市个别镇级非营利性敬老院克扣伙食费等问题,督促当地对全市敬老院全覆盖摸排,要求迅速整改,加强老人伙食、护理、卫生等服务保障。针对湛江市村级小学危房整治进展缓慢问题,督促地方政府全面排查,对危房实施围蔽拆除、维修加固等措施,切实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聚焦民生保障,解决影响群众生活质量问题。针对河源市连平县隆街镇40多户居民多年来未接通自来水的问题,推动该县全力协调,彻底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问题。针对茂名高州市塘坝村遭遇洪水后一直未恢复重建问题,督促高州市委成立工作专班、拨付专项资金启动修桥扩路,恢复村民正常生活秩序。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题。针对揭阳市榕城区某街道部分村、经济联合社以“捐款”名义向企业和个人违规征收“村容整治费”350多万元问题,督促全部清退。针对汕头市拖欠各类制造业企业奖励、奖补专项资金问题,督促建立工作台账,下达资金及指标,及时拨付到位。
聚焦提升城乡面貌,解决个别地区环境脏乱问题。针对河源市连平县五虎下山片区多年来道路不通、污水积聚问题,推动当地党委政府排除困难加以解决,当地街道和小区面貌明显改观。针对汕头市广澳社区废弃猪舍影响风貌问题,推动当地因地制宜种上绿植或为群众打造小公园,赢得群众称赞。
三年来,省委巡视组投入60%以上的精力、全员下沉镇村,走村入户开展拉网式、地毯式监督检查,并对各地开展“百千万工程”以来培育选树的典型镇、村逐一核查打分,划分为好、中、差三个档次,建立完整台账移交当地,统一要求对“差”的限期整改。
数字是最有力的见证:仅首轮“百千万工程”巡视,巡视干部的足迹已踏遍粤东西北所有74个县、1007个镇、16485个村,不遗漏一个偏远行政村,共发放调查问卷数万份、访谈基层干部群众超十万人次、拍摄图片数十万张;推动各地立行立改、边巡边改“一老一小”保障、农村“三大革命”等问题1200多个,群众自发送来感谢信、锦旗等18件。
“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是政治巡视的应有之义。”省委巡视组相关负责人说。正是始终把推动惠民政策落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巡视工作的重要内容,整改一个个看似细碎的具体问题,才让巡视监督具备更深厚的群众基础,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坚实底气。
以整改促进“百千万工程”行稳致远
聚焦“百千万工程”深化政治巡视,关键在于推动工作、促进改革。
省委巡视组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发挥巡视“建设性监督”作用的要求,既着力发现问题,更注重把巡视监督转化为与省委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与被巡视党组织同题共答的强大动能。
下车买荔枝、喝荔枝咖啡,还能打卡非遗展厅、赏山水庭院……车从包茂高速一驶入柏桥服务区,满眼都是“荔枝”——西区主楼像一颗半剥开的荔枝,东区建筑似两片舒展的荔叶。过往司机接过果农售卖的荔枝雪糕,咬一口,甜在心里、笑在脸上:“这服务区哪是歇脚的,明明是来尝鲜的!”
帮忙找准发展路径,巡视组每到一地,都与县镇村干部共商县域发展、圩镇建设、强村富民的方法路子。
巡视组发现茂名市典型镇村选树“点上出彩、面上精彩”还未铺开,督促当地集中连线成片打造示范带,建设运营好柏桥服务区。服务区今年5月20日开通,开通首月已有143万多人次前来打卡,“中国荔乡”又多了一个新“顶流”。
结合听民意察实情,巡视组注重把发动群众参与作为关键抓手,通过找准群众愿参与、能参与的切入点,引导群众融入乡村产业发展。
在汕尾红海湾,沿海公路旁二十多家咖啡馆次第排开,海风吹过,浪花卷起,咖啡飘香。由废弃的潮汐发电厂改造成的“古堡咖啡店”里,几个返乡创业青年忙碌招呼着顾客。
深入基层发动群众,巡视组针对发现的汕尾市“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成效不够明显问题,督促该市积极引导省企、民企、市属国企参与,并引进了一批返乡创业青年,培育“浮日隐地”、古堡咖啡等主题咖啡店。周边的群众闻“咖”而来,纷纷前来投资创业,形成“咖啡+文旅”的业态聚集。2024年,红海湾“咖啡一条街”新增市场主体19家,营业额达到1100万元,吸引人口回流3000多人。
既盯着“当下改”,更着眼“长久立”,推动改革落地、制度完善。省委第三轮巡视梳理了教育、医疗、养老、财政、生态环保等领域8份专题材料向省政府党组通报,省政府党组召开会议专题研究,6名省领导分别主持召开分管领域巡视发现问题整改工作会议。
把问题建议及时转化为具体政策。相关省级职能部门加紧落实整改措施:省农业农村厅制定《广东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修订《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认定标准》;省财政厅进一步调整优化涉农资金管理方式,将资金切块到对应的省级主管部门,压实部门监管责任;省教育厅加大对市县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并向粤东西北倾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进一步出台《关于以改革更好促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若干措施》,提出了28条改革举措,部署了近100项具体任务,助力“百千万工程”走稳走实。
百县图强,千镇焕新,万村蝶变。
三年巡视,实地见证了广东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决心和力度,有力促进了广大干部群众强县促镇、富民兴村的担当和行动:
——在茂名信宜市,三华李、怀乡鸡等特色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建成粤西首个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上市粤西首家县属国企,编制粤西首个县域城市设计,近两年GDP年均增长7.3%。立足县的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全省已有57个县(市)GDP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全省增速,15个产业转移主平台承接项目1620个、总投资超5800亿元。
——在揭阳市棉湖镇,木雕、英歌舞、竹编等非遗元素与新业态有机融合,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网红”一条街,引来外来游客不断。结合镇的特点,打造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特色小镇,全省124个镇入围全国千强镇,65个中心镇按小城市标准加快建设。
——在韶关市长市村,广府雄酱共富工坊集生产、展销、电商直播等功能于一体,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带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用好村的资源,推动“土特产”规模化、品质化、品牌化发展,全省农村人居环境连线成片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22年的2.41∶1缩小至2025年上半年的2.32∶1,乡村成为南粤大地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在“高质量发展基层巡”的助力之下,全省上下正奋力绘就生态兴、生活美、经济强、民心稳的新时代广东画卷。
新征程、新目标、新要求。今年7月27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马森述到省委巡视机构走访调研,对推动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他强调:“全省巡视机构要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动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巡视震慑力穿透力推动力,保障广东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我为群众办实事
●肇庆市端州区委第一巡察组开展巡察时发现,大龙、兰龙社区没有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致使生活污水明渠排放。巡察组将相关情况向端州区委汇报,推动端州区投入约3000万元开展社区生活污水治理,建成日处理污水1.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
●茂名市委第四巡察组在高州市宝光街道开展专项巡察时发现,林科所宿舍长期受到山体滑坡的威胁,涉及22户75名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巡察组第一时间与高州市委沟通,组织自然资源局、林业局等相关单位到现场研究整改措施,推动相关单位协力对滑坡山体进行分级削坡治理,消除山体滑坡隐患。
●潮州市饶平县(区)第五交叉巡察组巡察发现,李厝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巡察组聚焦该村850亩鱼塘粗放养殖、家庭作坊式生产的特点,督促盘活优势资源,建立水下养鱼、水面种藕的“藕渔共作”立体种养新模式,亩均产值从3000多元增至万元。
●河源市委第五轮巡察市科技局期间发现,全市在科技创新资源服务基层上有差距,督促市科技局将巡察整改与“百千万工程”结合起来一体推进落实,推动市科技局选派95个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下沉基层,累计服务农户2113户、企业及合作社368个,引进新品种90种、新技术117项,举办培训74场、覆盖2712人次,带动农户及农企增收115.78万元,引进项目11个、资金118万元,科技助农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