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全国人大代表冯远:加大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及山区房屋安全保障力度

发布时间:2023-03-06 11:34 来源:国资委网站

核心摘要:本次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带去《关于加大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及山区房屋安全保障力度的建议》。

本次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带去《关于加大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及山区房屋安全保障力度的建议》。
 
四川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山地占比达79.52%,地质灾害频繁且类型多样,危害十分巨大。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和随后发生的“9·24”泥石流,2013年的芦山地震和汶川“7·10”特大山洪泥石流,以及2022年的“9·5”泸定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等,都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也对山区房屋安全提出了严峻考验。而且四川地质环境脆弱区与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区及“川藏铁路”“西电东送”等重大基础设施、能源基地建设区等存在重合情况,一旦成灾,损失严重,影响巨大,亟需加大地灾防治力度,切实保障房屋建筑安全。
 
经过调研,冯远了解到,截至目前,四川全省排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近2.27万处,专业机构建议实施工程治理的有4703处、采取避险搬迁的上万人,资金需求大,整治任务极为繁重。
 
同时,四川是人口大省,现有人口8372万,其中乡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2%,大多农村房屋位于山区,村民普遍缺乏科学选址意识,很多房屋都修建在陡坡陡坎上,这些地带容易发生滑坡、崩塌、滚石、泥石流等灾害。由于资金、监管等原因,这些建筑很少有正规的设计流程,建造过程中,大多是依靠当地临时拼凑的农村工匠,专业知识、技能和设备不够,导致房屋在面对地质灾害时,抵御能力弱。
 
此外,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和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兴旺,一些风景区也在大规模地修建康养基地、旅游酒店这类建筑,这类建筑不同于一般农房,规模大、功能复杂,可能会对场地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而往往,开发商和设计施工人员对山区建筑又缺乏足够的了解,很多康养基地和旅游建筑都没有采取任何护坡稳坡措施,在地震地质灾害时,很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为此,冯远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提高四川地灾防治能力。主要是建议财政部和自然资源部对四川在地灾防治科技研发、高风险地灾隐患点治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力度,为我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地区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支撑。
 
二是加大勘测与科普力度,科学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选址。主要是加强山地城镇、康养基地、旅游酒店等建设用地的勘察和监管,尽量避免大挖大填,防止人为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也要对现有的四川山地建筑的分布与安全进行调查和质量检查,建立重点关注台账,对危险程度高、影响范围大的建筑及时采取措施。此外,也要加强对山地居民的宣传培训,帮助他们科学选址,培养群众建筑防灾抗灾的自主意识。
 
三是提高山区房屋设计建造水平,增强抗灾能力。主要是提高山地建筑及场地边坡的抗震抗地灾设计与建造水平并加强管理,加强对农村建筑工匠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加强山区改扩建工程、自建民宿房屋的过程监管等。
 
总之,冯远认为,既要从源头端不断提升地质灾害的防范与治理水平,减少灾害发生,也要从防护端提高我们农房、民宿、康养基地等建筑的避灾抗灾能力,尽量减轻地灾影响,两端一齐发力,切实保障山区房屋安全,让人民生命财产免受损失。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